【中国幕墙网7月24日消息】
一、我国玻璃工业发展现状及产能过剩分析
近几年来,由于我国固定资产投资高速增长,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房地产、汽车等相关行业快速发展,为玻璃工业提供了持续旺盛的市场需求,加快了玻璃工业的发展。2009年我国
平板玻璃总量达5.77亿重箱(折合2885万吨);共有208条
浮法玻璃生产线;占全球总量近50%。
建筑玻璃和
技术玻璃总资产达1637.65亿元,其中平板玻璃总资产为810.17亿元,从业人员12.28万人。
我国加工
玻璃行业虽然起步较晚,但由于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玻璃的安全性、节能性、美观性及环保要求越来越高,加之
政策法规的推动,近年来
深加工玻璃发展迅速。特别是
安全玻璃和
节能玻璃每年的增长率都在30%以上,2009年技术玻璃总资产达827.28亿元,首次超过了平板玻璃,已形成种类齐全、品种繁多的深加工玻璃体系。
在肯定我国玻璃工业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我们要清醒地看到,行业的发展模式总体上还是粗放型的。部分企业存在着不依据资源禀赋条件、不依据经济发展水平或远超市场需求容量盲目求大求快;一些地区违规下放审批权、多头审批、企业未批先建、边批边建等造成了重复建设和无序发展的现象较为严重。
全国2009年浮法玻璃产能已达6.52亿重箱;2010年在建项目(含搬迁)还有37条线,1.49亿重箱产能。如全部建成投产,产能将严重过剩。不仅会引发恶性竞争,也会造成资源、能源的巨大浪费。
为抑制部分行业的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引导产业健康发展,2009年9月26日,国务院以国发[2009]38号批转了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十部门《关于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引导产业健康发展若干意见的通知》。文中重点提到包括平板玻璃的6个行业存在重复建设和产能过剩问题,明确了下步产业政策导向,提出了坚决抑制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的9条对策措施。对行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
审视半年来的贯彻情况,可以看到部分地区和企业对文件的贯彻力度不强和管理不到位。主要表现在:一是“文件”下发之后,一些在建项目紧锣密鼓加快进度,想赶在清理上报之前点火投产;二是一些生产线违背了文件所示“对2009年9月30日前尚未点火投产项目进行清理和必须按照六部委文件和准入条件的要求经过认定后方可点火”的规定精神,在未经认定的情况下继续点火投产,09年9月30日至年底就建成投产了9条浮法生产线;三是在建和拟建生产线仍然较多;四是有些新上项目冠以“超白、Low—E”等名目,名不符实,存有虚假现象。为了杜绝上述问题的存在,我们必须严格贯彻国发[2009]38号文件精神,认真搞好企业自律和清理工作,强化监管,提高政策的执行力。
此次产能过剩的凸现,其主要原因应归结于目前行业的发展方式尚未根本转变,是由局部的盲目、无序和过度所造成,也是个长期积累的过程。
对于过剩问题,行业内专家及企业领导的认识、观点可能并不完全一致。从工业生产领域来说,产品的过剩还是普遍存在的。一般而论,计划经济容易造成短缺、市场经济则容易导致过剩。今天我们行业戴上“过剩”的帽子,也可以说是一种“喜中之忧”。所谓“喜”是指我们在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强劲拉动、国家相关政策的正确指引和全行业的共同努力下我国玻璃产业获得迅猛发展,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进步;所谓“忧”是行业目前的发展中仍存在着许多与科学发展观要求不相符合的成份。我们若不重视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不注重调整结构、不切实转变发展的方式,行业的发展就不可能健康持续。
二、加快推进行业结构调整,切实转变发展方式 去年末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了2010年经济工作六大任务。从整体经济形势看,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本面和长期向好的趋势没有改变,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是2010年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目前我国城镇化率还不高,仅有46%。按每年提高1个百分点来预测,20年后我国的城镇化率也仅相当于目前国际平均水平。而城镇化率的提高意味着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建筑房地产市场需求的持续稳定增长,特别是
节能建筑对玻璃的这种需求是长期的、刚性的。因此在今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玻璃工业依然还是一个充满朝气、有稳定发展前景的朝阳产业。
迅猛发展进步的中国玻璃工业是国民经济和城乡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原材料工业,同时又是一个资源能源消耗型产业,平板玻璃当前又被国家列入过剩产业,低碳排放愈益制约着粗放式发展,我们应该认真而又清醒地审视谋划玻璃工业如何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快转变发展方式这个重大课题。
我国平板玻璃总量已很大,约占世界总量的50%,但其价值量却远远低于发达国家的同类产品,据报导日本板旭子公司2008年营业额为75亿美元,与我国平板玻璃全行业营业额基本相当;我国加工玻璃品种仅200余种,是发达国家的1/10。为此我们必须要从粗放到集约,不能再刻意追求数量和规模,应更加注重依靠科技和提高员工素质,实现提升运行的质量和效益。
玻璃工业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就要一以贯之地坚持将结构调整作为主线。结构调整既有技术结构、产品结构的调整,也有组织结构的调整,在新任务新形势面前都会有新的内容,不同的发展阶段又有不同的侧重。
第一,技术结构调整应该以节能减排为中心。要进一步完善提高“中国洛阳浮法技术”,围绕提高浮法玻璃质量、节能、环保、增加新品种等开展工艺技术与成套设备的研发,不断开发新技术、新工艺,发展节能型、功能型产品。力争在“浮法玻璃在线表面改性”、“全氧燃烧技术”、“低温余热发电技术”等方面取得成效,浮法生产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尽快淘汰质量差、能耗高、污染重的平拉法(含格法)小玻璃。通过推进节能减排为中心的技术结构调整,逐步改变我国玻璃工业“两高一资”的社会形象。
第二,产品结构调整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大力发展玻璃加工制品业。我国玻璃产品70%以上应用在建筑业上。玻璃产品结构调整要以市场需求特别是建筑业的需求和需求结构的变化为导向。尤其要注意研究
建筑节能对玻璃产品的新要求,要促进以满足建筑节能为主要市场的加工玻璃发展。
我们在坚持以建筑业需求为主要导向的同时,还要注意研究行走工业(包括汽车、铁道、船舶等),以及化工、航空、航天、国防军工等相关产业,还有
光伏发电
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和
光伏建筑一体化给玻璃工业带来的需求变化、趋势和机会。
延伸产业链,发展
玻璃深加工是玻璃工业产品结构调整的主攻方向。玻璃工业不能仅仅限定在原材料工业,而应向制品工业发展,产业链要延伸、结构要调整,产业也才有望占领价值链的中高端。从政策上鼓励优质浮法和特殊品种的生产,支持大型骨干企业延长产业链发展玻璃深加工项目。我国平板玻璃加工率仅占原片量的1/3左右,而发达国家为60—70%,相比之下我们还有很大差距,更有巨大的市场空间和产业发展前景。
要做好玻璃深加工产品的市场推介,要把相应的标准、规范和图册等前期基础性工作做好。同时也要积极推动出台相关扶持政策,以扩大市场。
第三,组织结构的调整要以存量重组为重点。近年来我国玻璃工业的快速发展和进步,重要原因就是崛起了一批大企业。他们在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提高区域市场集中度,加快技术进步,以及节能减排、淘汰落后产能、发展循环经济、提高经济效益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目前玻璃行业前10家集中度仅为57%,距“十一五”70%目标尚有较大差距。要结合过剩产业的调整,进一步加大行业并购重组的力度,支持大集团发展,提高产业集中度。
当前行业发展的着力点不宜再放在新建生产线上,国家从政策上支持对现有存量资产实施并购重组、调整和企业的技术改造。
搞好行业组织结构调整,将有利于提高生产集中度,有利于提高大企业的市场话语权,有利于形成有序公平的竞争环境,有利于解决好产能过剩、价格背离价值和行业效益低下的问题。也只有这样,才能以同样的数量规模实现工业增加值的提高,有利于降低碳
强度。
我们提倡在组织结构调整当中,企业特别是大企业之间,既要有公平竞争,也要更多一点合作和交流,避免在一些市场趋于饱和地区的恶性竞争。要大力弘扬企业的社会责任,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共同提升行业发展的水平。
第四,自主创新是转变发展方式的根本出路。我国玻璃工业的发展之所以能取得今天的成就,正是由于洛阳浮法
玻璃技术的发明、提高完善和推广。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洛阳浮法玻璃技术在生产线的建设周期、投资规模、技术经济指标等各方面都有较强的竞争力。目前全国208条浮法玻璃生产线中,接近90%都采用了这一自主技术。可以设想一下,如果我国浮法玻璃工业的发展都采取购买国外技术的话,我们发展要付出多么昂贵的代价,而且发展的步伐绝对不可能达到今天这样又好又快的程度。这至少是我国
建材工业坚持自主创新结出丰硕成果最典型的案例,我们引以为自豪。
自主创新应是全方位的创新,既可以表现为技术,工艺、产品等内容,也可以表现为商业模式的创新,还可以表现为包括企业文化、制度、管理、组织、营销在内的管理创新。企业自主创新实际是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有效结合的全方位的创新。
在搞好技术创新的同时,还要更加关注和重视企业的技术改造。技术改造具有投资少、工期短、见效快,又可避免重复建设这样一种优越性。国家今年还要划拔专款,重点支持企业技术改造。我们应抓住这一难得的机会。
三、走低碳排放为特征的行业发展之路
低碳对玻璃工业来说就是要追求以低排放为特征的行业发展之路,实现绿色GDP的发展目标。
玻璃工业属于国民经济中资源、能源依赖型的原材料工业。其产业基本特征是原料离不开矿物,生产离不开热工窑炉,有兼具“矿业”加“窑业”的产业特征。为此我们必须把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低碳排放作为产业发展的中心课题。
我国政府已经宣布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CO2排放要比2005年下降40%—45%的目标。实现这一目标任重而道远。目前行业中还有相当一部分企业,不重视自身的环境治理,存在着内部成本外部化的现象,这是短视和不负责任的行为。
走低碳排放为特征的行业发展之路,一方面要坚持“节能减排”;另一方面要通过调整结构和技术与管理的创新,大幅度提高行业的经济效益,从而达到降低碳强度。总结过去和瞻望未来,搞好行业低碳排放的主要途经是:
(一)调整结构与节能降耗。调整结构是提高能效水平的重要途径。近些年我国玻璃行业由于逐步淘汰了“垂直引上”和部分“平拉法及格法”玻璃;浮法生产线单线规模逐步扩大(从1995年430T/D提高至522T/D);大力发展深加工玻璃(我国平板玻璃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为9吨标煤,而加工玻璃不足1吨标煤)等重大举措,为节能降耗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污染物排放及治理措施。随着部分企业实施脱硫除尘治理及采用清洁能源和
玻璃熔窑余热发电、淘汰落后产能等,预计至2010年可以实现“十一五”期间污染物排放降低10%的目标。但NOX减排将紧迫地提到面前。
(三)富氧燃烧与全氧燃烧技术。用空气作玻璃熔窑助燃介质,有效助燃的仅是空气中20%左右氧气,其余80%主要是氮气,不仅不能助燃反而带走大量热量,降低熔窑热效率,而且在高温下会生成污染环境的NOX,为此近些年发展富氧燃烧和全氧燃烧技术。可提高熔窑生产能力,改善玻璃质量,提高热效率,降低燃料消耗,而且可减少污染物排放,有利环保。富氧燃烧已在多家企业采用;全氧燃烧技术在平板玻璃行业刚刚开始研发和酝酿试点。
(四)玻璃熔窑余热发电技术。利用玻璃熔窑排出的烟气余热发电,并将其回用于玻璃生产,可提高熔窑热效率和降低能源消耗,目前国内已有多家采用,可满足生产线50%左右用电,节能8%左右。
(五)推广应用具有节能环保特性的Low—E玻璃、Low—E中空玻璃。建筑节能是国家“十一五”十大重点节能工程之一,目前我国
建筑能耗占社会总能耗的27.6%,在既有的440亿m2城乡建筑中有99%为高耗能建筑,每年新建的20多亿m2的房屋建筑中大多也达不到节能建筑的要求。我国在今后10—20年内要保持国民经济8%左右的增长速度,将面临着巨大的能源制约。建筑节能将成为减轻这种压力,满足国民经济可持续增长的有效途径。随着国家建筑节能战略的实施,Low—E玻璃等节能玻璃市场需求快速增长,予计将是未来5年内市场需求增长最快的产品之一,也是目前投资的热点。
(六)注重新能源的开发利用。太阳能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清洁能源,太阳能大规模开发利用,有效拉动了
太阳能玻璃的快速发展。用于
太阳能电池组件盖板的
超白压延玻璃发展迅速,目前已建成30余条生产线;用于太阳能电池基板的
超白浮法玻璃以及
薄膜太阳能电池用TCO
导电膜玻璃等都将成为新的发展热点,特别要关注光伏建筑一体化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上述节能玻璃和太阳能玻璃等深加工玻璃的发展和推广使用,不仅降低应用领域能耗,还将成为玻璃工业新的经济增长点,十分有利于降低碳强度。
我国玻璃工业通过大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积极推进以节能减排为中心的技术结构调整;以发展低耗能、非耗能产品产业和延伸产业链,发展深加工制品为内容的产品结构调整;发挥大企业核心作用,实施行业的并购重组,加快组织结构的调整,所有这一切都正在逐步改变我国玻璃行业“两高一低”的社会形象,一个现代化的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的产业将表征未来的中国平板玻璃工业。【完】
与【】相关热点资讯:
【了解更多 “” 相关信息请访问
玻璃专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