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幕墙网】改革开放以来,成长中的中国企业一直在向国外先进的企业学习,毕竟中国企业在市场经济中成长的时间只有二十多年,因此,欧美日先进企业的规范和健全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模式是中国企业学习的标杆。
但任何企业管理的成功,都不能脱胎于自身文化的特征和民族的根性。企业管理的核心问题是企业内的群体行为、心理能否与组织的目标达成一致。任何一种管理模式如果无法与组织员工的文化信仰和价值观念实现有效的对接,这种管理模式的效果就等于零。因此,要有效地学习、借鉴外国成功企业的管理经验,就必须创造性地把国外先进的管理模式和经验与中国人的特有的文化心理结合起来
作为一个只有短短十多年发展历史的企业,之江一直在执著地探索一条适合企业自身特点的、能够让企业健康发展的管理之路。从最初的以利润为导向的迎合市场的需求,到用创新的产品满足顾客的需求,用心考虑企业存在的根本理由、企业的使命和发展的战略和愿景,之江走过的历程,也正是中国中小企业发展历程的一个缩影。
一、利他——东西方管理思想的共识
美国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曾任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克莱斯勒公司、IBM公司等大企业顾问,他的管理思想在世界多国广为传播。“创造顾客”是德鲁克思想的核心价值。德鲁克对于企业存在的理由给出的唯一答案就是“创造顾客”。要了解企业就要了解企业的外部,要了解企业的外部就要从企业的顾客开始,这是德鲁克管理实践的基本逻辑。企业自身的产品并不会影响企业的前途或者成功,而是顾客最后决定企业的前途和成功。如果顾客改变了,公司也要跟着改变。企业要用新的方式,组合或运用既有的知识,创造并满足顾客的需要。
被称为日本“经营之圣”的京瓷集团的创始人稻盛和夫集自己50年的亲身管理实践,提出了被称为稻盛哲学的企业经营理念。他的经营哲学集中到一点就是:“敬天爱人”。“敬天”,就是按事物的本性做事,“爱人”,就是按人的本性做人。稻盛哲学的基本价值取向和判断,都依据了“作为人,利他之心”乃一切决策的基础,这里的“他”既包含企业外部的顾客,也包括企业内部的员工。利他之心具有强大的力量,利他即是利己,企业要为顾客服务,一切从顾客的角度考虑问题,满足顾客的要求。
从德鲁克和稻盛和夫的对管理的论述当中不难看出,两位老先生对管理的本质和目标的看法是不谋而合的,一个企业只有心怀利他之心,才能创造顾客,才能与顾客分享价值。
市场永远充满多变性,既充满了机会,也充满着风险,如果只会抓机会,永远只能做一个商人,机会不会随叫随到,机会不会缱倦三心二意的人,机会总是给那些专注、真诚,有强烈利他之心的人。企业家和商人最大的区别在于企业家是用利他之心,用制度、文化、人才、流程等手段,把机会留住并做强做大。
建筑用
密封胶市场这些年来发展也印证了企业如何从适应行业环境、满足顾客需求到企业如何创造顾客和需求的发展过程。以往国内
门窗大多是单面
玻璃,
密封大多是用价格比较低廉的酸胶和
氯丁橡胶。随着国家节能减排政策的实施,
门窗的单玻开始向
中空和Low-e玻璃转变,
有机硅密封胶制造厂商可以凭借着
有机硅性能方面的产异化优势,以及批量采购、规模生产的低成本优势,从主要针对高档
幕墙市场向门窗胶市场进行强势拓展,对门窗胶市场的原有产品进行升级换代,创造顾客、对市场进行创新。
之江能在短短的十几年中成长为行业中的领先者,主要的原因在于“用利他之心”对待顾客,让顾客在与之江接触的整个过程中,包括客户拜访、产品介绍、合同签订、合约履行、产品交付、质量保证、技术服务、信息沟通等全过程,都能体会到之江的真诚和对完美的追求,最终被感动了的顾客自然就心甘情愿心甘情愿为之江掏腰包,从而分享双方共同创造的价值。之江在创业之初,尽管规模很小,也不知道公司的明天会如何,但在“以利他之心创造顾客”的理念支撑之下,之江的员工为了公司的发展不遗余力地自觉工作,终于带来了公司今天的丰硕成果,而且必将支撑着公司今后的发展壮大。
二、自我管理——东西方管理思想的共同要求
德鲁克认为,现代组织管理的核心就在于“自我管理”,如果管理者不能够管好自己,不能给被管理者做出榜样,那么他就不可能进行有效的管理。“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就是这个道理。在多维视角下,组织的每一个工作者都在管理链条上承担双重角色,即使是基层员工也承担着为组织提供管理建议和管理好自身的管理者角色和使命。因此在管理工作中,必须使每一个被管理者都要成为“管理者”,充分调动和发挥每个人都主动参与管理的积极性,使每个人都认同管理的目标和理念,并自觉地为共同目标的实现而作出努力。
稻盛和夫认为一个企业经营者,最重要的是要具有悲天悯人的情怀。他认为一个管理者要改变自己和员工的心,他重视人心更甚于制度。制度仅仅是一种外部的强制力量,无论管理机制多么健全和严密,如果不改变人的心,依旧无法杜绝不良经营者,改变企业经营者和员工的心,这才是根本。在选拔管理者的时候,稻盛和夫对人品的重视程度更甚于才能。才能出众的人,往往容易称为才能的奴隶,把才能用错方向。作为管理者只有拥有良好的品行,能够控制才能发挥的方向,因此,比完善制度更重要的是改变管理者自身的心。
之江在十多年发展过程中,也曾有不少能力很强人汇集到公司的门下,也曾担任过非常重要的管理岗位,但其中少部分人恃才自傲,过于功利和成果主义导向,总想如兔子一般寻找最佳距离和最短路线,因无法控制自己的欲望而陷入利己主义的泥潭。最终在公司留下来的不少是思维比较单纯,头脑也不算是很灵活的,但恰恰是这批人让之江从一个平凡的公司变成了不平凡的公司。因为他们深知自己的平凡,抱着笨鸟先飞的理念,默默地专注于每天的每一件平凡的事情,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从平凡到不平凡的转变,用实际行动影响了下属,最终把平凡的事情做成了不平凡。
三、融合——东西方管理思想的发展趋势
管理制度的作用对象是人,制度管理的目的是如何约束、激励人,制度不是孤立于人之外的东西,制度就是人心。因此,中国企业在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管理经验时,必须考虑这些经验和制度的文化背景上的差异,不能见物不见人,要结合中国自己的文化特质实现管理制度创新,这是中国企业无法回避的选择。
像通用、IBM一类的西方大企业可以较好地运用德鲁克的管理思想,因为德鲁克管理思想的根基是基督教的新教伦理,与美国的个人主义价值观相一致。欧美企业的专业化程度普遍较高,加之经济法制比较健全,其理论研究和管理实践注重原则和标准,很难针对像中国这样处于市场经济初期的企业进行合理有效的变通,因此,中国很多学管理专业出身的人才之所以难以发挥专业优势,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照搬照套西方管理理论,从而导致了管理的僵化和教条。
稻盛和夫在深入研究了日本民族的文化特性,意识到日本人拥有强烈“随大流”的中庸意识,对差距很大的报酬和待遇会产生比较大的抵触心理,欧美企业的胡萝卜加大棒的成果主义导向的管理风格,并不适合于日本企业,过度地依靠物质激励很可能最终导致员工之间的怨恨和妒忌而人心涣散,因此,与物质激励相比,他更重视精神奖励。
事实上,稻盛和夫的“从心出发”的经营哲学基础就是中国的儒教、佛教和道教文化。基于对儒释道文化的深刻理解,他说,“如果想学习经营技巧,可以向美国公司学习,但我自己一直在经营心灵,我认为应该向中国学习”。稻盛和夫既强调契约精神,同时也强调在契约精神之外的大家共同的信任、愿景、使命感和价值观,让企业的价值观真正成为企业所有人的价值观,公司的目标成为每个人的目标,为这个共同目标大家能够提出自己的想法,并为企业发展付出努力。
因此,中国的企业必须结合自身文化的特点,借鉴欧美日企业管理思想和模式中的精华,把自身文化中的精髓发扬光大,把实的做虚,把虚的做实。实就是指营业额、利润这些看得见的东西,如果企业过分看重这些短期的利益,就会忘却自己肩上的责任和长期的发展,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就是这个道理。虚就是企业价值观、使命、流程、制度这些看不见的东西,一个企业的长期发展,必须依赖这些虚的东西。因此,企业的管理融合东西方管理思想中的精华,虚实结合,把营业额、利润等实的东西与注重价值、使命、文化、归属感等结合起来,只有这样的企业,才是有灵魂的企业,才会有长久的生命力。
回顾之江十多年发展的历程,之江公司之所以能够从50万元起家,发展到今天这样的规模,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之江始终把员工和客户作为之江最重要的资源,但凭借着美好的共同愿景和坚定的信念,奉行的做人比做事更重要,事业比利润更要,团队比个人更重要,把企业的发展与经营者、员工以及他们家庭的幸福紧密联系在一起,汇聚了志同道合的各路英才,企业才有了今天的发展。“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高擎振兴民族工业大旗,坚定不移地走向全球,让中国元素成为世界商界的主流,提供永不落伍的优质
化学建材产品和完善服务,立志成为中国最好的密封胶供应商,为社会多做贡献。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