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硅的下游产品有硅油、硅橡胶、硅树脂和硅烷偶联剂四大类,产品品种多达数千个,而应用领域除了建筑、电力、机械加工、纺织、皮革、日用品、个人护理用品、医药等传统领域外,近年来在太阳能、风电、高铁、汽车、电子信息技术、医疗卫生以及高端制造、节能环保等产业中的应用也不断拓展。而且,这些新兴领域大多采用高性能、专用化、精细化的有机硅产品,这部分产品恰恰集中在我们尚未涉足且潜力巨大的细分市场上,大多数产品国内还不具备自主开发能力和生产能力。因此,加快对下游高技术领域的渗透,已成为国内有机硅产业界的共识。
目前中国有机硅行业的产品主要集中在中低端市场,而高科技含量的高端产品大部分被国外公司垄断,国内鲜有企业涉足。未来中国有机硅产业应在这方面多下功夫。以汽车密封胶为例,汽车上用到的密封胶材料有20多种,目前,国产硅胶只在车灯和发动机上有少量应用,而风挡玻璃、内饰、车边胶、底盘等部件上用到的全部是国外品牌。通常情况下,一辆轿车上用到的有机硅密封胶占轿车重量的5%左右,以一辆轿车重1吨计算,有机硅材料用量约几十千克,而2013年中国汽车产销量超过2000万辆,这样算下来,仅汽车行业每年消费的有机硅就超过100万吨。遗憾的是,如此大量的下游市场却鲜有中国企业的身影。
国际上大的汽车生产商对于材料的性能、质量、安全性等要求十分苛刻,要通过他们的全程考察和认证至少要3~5年。可一旦进入供应商的名单,别的厂商想替代也是很难的。因此这个行业的收益非常好,毛利率一般在50%以上。国内有志于做大做强的企业应该在这方面努力。
产品结构不合理、自主创新能力薄弱似乎是中国化工大多数子行业的通病,有机硅产业也不例外。而对于新兴产业特色明显的有机硅产业而言,通过技术创新调整产业结构、提高技术水平、推动产业向高端发展是必由之路。这不仅仅因为有机硅单体产能存在结构性过剩,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是:一些重要领域比如国防、军工、航天的产品技术别人是不会轻易给我们的。因此,自主创新显得尤为重要,而激励创新的机制和环境更是不可或缺。
事实上,我国有机硅产业60年的发展历程也证明了这一点。上世纪50年代初,为配套军工产业的发展,我国开始组织专门研究机构对有机硅技术进行攻关,从1958年首次生产出有机硅单体,从百吨级、千吨级到万吨级整整花了近40年时间。依靠自力更生、自主研发,我国打破了国外的技术封锁和垄断,奠定了有机硅产业的基础,实现了从无到有的飞跃。
然而,随着我国市场经济改革的深入和推进,这种'国家队'的技术攻关模式逐渐失去了生命力,研究单位开始以市场为导向,开发市场上畅销的短平快产品,而企业的目光更是盯在眼前的市场上,很少有人去考虑长远的发展战略。即便有一些企业想要在基础研究上做些工作,大多也力不从心,毕竟原始创新、基础创新耗时耗力,投入多、回报少。
可是,产业发展到今天,有机硅单体产能严重过剩。如何化解过剩产能、重新赋予产业新的发展动力成了新的挑战。更何况,作为一种新材料,性能优异的有机硅下游产品在我国的新兴领域如新能源(词条“新能源”由行业大百科提供)、信息技术、航空航天、医疗卫生及高端制造等产业中担负着不可或缺的基础材料的角色。如果这部分材料开发跟不上,将会严重阻碍我国相关新兴产业的发展。【完】
>>>>>>延伸阅读:国内有机硅市场近期行情解读
近期,国内有机硅单体装置停车检修较多,市场拉涨迹象明显。据悉中间体DMC(词条“DMC”由行业大百科提供)现货仍显紧缺,单体企业多维持前期订单排产,新单接单意向欠佳,且有价无货,受其影响,107胶、生胶周内小幅跟涨,整体来看,本周有机硅市场主流价格趋高,然而受行业库存偏低影响,市场整体交投较为平淡。 【点击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