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更新观念,中国塔王快速成长 在顺境和坦途中,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才有更大的发展。面对基本稳定下来的局面,厂党委及时提出了“变分散经营为集中经营,变多路出击为重点发展,变下达经济指标为承包经营责任制”的改革方案,把“干部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报酬能高能低,机构能撤能立”的“四能”机制变成了全体员工共同认可的规则和自觉行动,响亮地喊出了“改革、自强、奉献”的企业精神,全面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深化用人制度和分配制度改革。干部任免变任命制为投标竞选答辩后招聘制,员工上岗变领导要我干为双向选择我要自觉干,干部员工报酬变按级拿钱为按劳、按业绩取酬,机关机构变因人设事为因事设人、而且要尽量归并机构。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措施极大地焕发了干部员工的工作激情和干劲,人心齐、泰山移,凌云不仅迅速摆脱了亏损的困境,而且迈进了致富的门槛,从管理体制、经济实力、人力资源、技术实力等方面初步奠定了发展的基础,凌云企业文化也开始逐步形成。

中央广播电视塔
1988年秋,京西八一湖畔的翠微烟雨中,第11届亚运会重点配套工程——中央广播电视塔主体工程竣工。与此同时,幕墙工程公开招标的帷幕拉开,国内十几家公司蜂拥而至,凌云也挤了进去。
竞标战斗三起三落,风起云涌。有人被“折腾”得受不了,开始打退堂鼓,说这个工程太敏感、风险太大,而且利润空间已杀得差不多了,即使拿下也是吃力不讨好,甚至稍有闪失就会给刚刚爬出谷底的工厂当头一棒。公司党委却态度坚决:没有高难险,哪能体现出凌云壮志!中央塔受关注程度高,正是凌云扬名的好机会!
一声号令,把大家的激情重新调动了起来。他们发扬有1%的希望,做100%努力的进取精神,九上北京,跑破了鞋子磨烂了嘴。执著的精神、不断完善的方案感动了“上帝”——凌云夺标了!
翌年5月,白云黄鹤之乡的近百名建设者誓师北上,载着全体职工的信任和期待,登上了塔楼。安装板块由最初的每天一两块,增加到最后的一天10多块——工程进度艰难而有序地向前推进。在短短几个月时间里,他们焊上了1392个转接点,制作拧上了73000个螺杆,让总重量约300多吨、总面积达5400平方米的612块幕墙板块,相当于14层楼房高的空中楼阁,服服帖帖地装点在210米到256米的高墙上,而且合丝合缝,总误差仅3毫米,打破了外国人所谓“中国人绝对做不了高塔幕墙”的预言,标志着凌云全面开拓国内电视塔幕墙装饰领域...

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
1993年,代表中国国际大都市形象的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开工建设。坐落于黄浦江东岸的上海广播电视塔——“东方明珠”,由富有寓意的三根擎天柱托起,上下两个大彩球,其间镶嵌了9个大小不等、高低错落的小球,表现了“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文化意境。该塔高468米,仅次于多伦多塔和莫斯科塔,被誉为“亚洲第一塔”,担当着广播电视转播、空中旅馆等通讯和旅游观光任务。
在这个举世瞩目的标志性幕墙工程招标中,只有凌云公司一家中国公司入围。凌云人在黄浦江畔和美国、德国、新加坡、香港等国际著名幕墙公司论伯仲、争高低,展开了激烈的角逐。凌云人率先攻克了异形双曲面幕墙的尖端技术,以雄厚的实力、精湛的技术、先进的管理和诚信的作风一举中标。公司在该项目上在引进的基础上开发出新型“工”字型材幕墙节点,使公司幕墙技术得到较大提高,加工制作工艺进一步优化,施工安装工艺进一步成熟,引导了中国幕墙产品向工厂化加工的方向发展。
截止目前,公司已成功承建了北京、天津、上海、武汉、南京、成都、青岛、石家庄、佛山、澳门等地19座高塔幕墙工程,在国内高塔装修领域基本上形成了垄断地位,被行业界誉为“中国塔王”。
上一页1234567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