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第一个
多晶硅太阳能电池问世,玻璃首先以
透光率高在
绝缘体中被成功选用到
太阳能盖板上,当时具有生产规模的也只有普通的透明玻璃。1982年召开的第16届IEEE
光电专业会议上,GE(通用电气公司)提出使用
压花玻璃,经过进一步将玻璃成份中Fe2O3含量降低到<0.015%来提高
透过率。中国的普通白玻连续
压延生产线在l965年开始建成投产,在
太阳能电池的带动下,近十年来除少数普通压延玻璃生产线改建成
超白压花玻璃,其他都是新建而成,3.2毫米超白
压花玻璃的
太阳能透过率也从88%提高到≥91%(
抛光后测试)。
我国年照时数在2000小时以上的地区占国土面积的2/3,从北纬15°到55°都遍布着太阳光源的照射,年均有效日的太阳照射时间在9小时以上。例如同样组件采用
可见光透过率89%的普通白玻转换率在15%,而采用超白压花玻璃可以提高到18%,虽然玻璃表面反射的光只有7%。目前
晶体硅电池的转换效率保持世界记录为
单晶硅(24.7%)和
多晶硅电池(19.8%),如果因玻璃材料的透过率而减少转化率>1%,根据整个太阳能电厂的全年转换率所测算的数据可能使组件厂家根本无法接受。
4年前因国内
太阳能光伏玻璃技术门槛和需求量少等问题造成国内
玻璃企业都不愿投资,所以之前都是圣戈班、皮尔金顿、旭硝子、板硝子四家公司基本垄断市场,造成国内的
光伏(晶体硅)组件厂完全依赖进口的超白压花玻璃来做盖板。经过这段期间光伏行业产能的增长和利润刺激,国内玻璃企业看到
光伏产业的前景,以至于超白压花玻璃生产线在这两年蜂拥而上,国内的自主生产得以缓解国内太阳能光伏行业的饥渴。在目前建筑一体化的推广趋势下,在晶体硅电池发展的推动下,超白压花玻璃的市场主流规格将会又一次提升为3.2毫米、4毫米。
目前全球的晶体硅电池市场年需求在109.865万吨。回望国内已投产以及新建生产线的分布,显然在沿海城市比较活跃,但是我国太阳能电池的有效应用地区却是西藏大部分、新疆南部以及青海、甘肃和
内蒙古的西部,在今后以上地区将是减少物流成本而新建线的首选位置。目前中国具备的年生产能力约67.1965万吨/年(见表1),占全球需要量的60%。预计到2009年底国内的新建线产能增加50.5890万吨/年(见表2),而2009年后的新建线都大于250吨/日,届时产能的扩大将远远超过国内晶体硅电池的需求量,所以未来外销和玻璃新技术将是众多玻璃厂商的竞争点。
与【】相关热点资讯:
【了解更多 “” 相关信息请访问
玻璃专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