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内容由[中国幕墙网]编辑部整理发布:
1 引言
本文内容属于设计应用学范畴、层面,仅从建筑美学(视觉)角度来研讨。建筑美学涵盖面很广,本文仅涉及与结构相关的方面。并不是建筑因采用了直接表达结构(结构可视化)的策略就一定会美;设计策略指设计开始和设计中建筑师和结构师选择的设计方向、思路、路径;本文自的是强调建筑师和结构师搏弈、协同、互动、合作、主动、灵浯选择并创新应用关于结构的建筑美学设计策略。
结构将力传递给大地,成就建筑完成形态与空间设计,以满足人的物质使用与精神人文需求;这是18世纪中叶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的结构师与建筑师的分工之界。二者的分离极大推动了各自领域的发展,尽管建筑与结构技术都各自极大地进步,但在建筑设计时二者作用不可或缺。
由于建筑师和结构工程师态度不同(即所采取的设计策略不同);建筑美学呈现多样性(包括对于结构美学的表达呈现出多样的变化)。客观地梳理分析这些现象,有助于双方较全面地再认识二者的关系,有助于二者在工作设计中根据制约条件和目标进行主观能动地决策和进行美学表达。特别是当代的问题,除单一或重复的形态空间之外发展了多种复杂的组合式形态空间,简单的思维已无法解决问题,这需要结构师和建筑师更深入地分析和认识。
2 建筑表达结构美之操作策略
1 原则性设计策略分类
1.1建筑表达结构美之策略
建筑美学(视觉)直接表达(全面或部分)真实的结构(全部或局部),强调建筑结构视觉化、艺术化。各种屋面结构、大跨度结构、超高层结构等,都可以被建筑师作为美的元素或者形态直接展现出来,譬如埃菲尔铁塔是表达这一策略的典型案例,最直接地把结构展现给大家,体现出结构之美。
1.2结构实现建筑美之策略
建筑不以展现结构为建筑美学内容,结构作为“无形”之美,作为纯技术成就建筑,也成就建筑其他之美。实现建筑美的策略其实也可以说是更大的范畴,所有的建筑立面背后一定有结构师在支撑。譬如自由女神像把结构完全隐藏在里面,在外面看不见任何内部的结构,可谓是无形之美。
2 建筑表达结构美之操作策略
结构遵循自身逻辑之真实、有效,安全、耐久、合理、经济地完成力的传递、平衡、这是结构成为美之基础。如果设计策略采用“建筑表达结构美”,结构师应清楚地知道其工作的结构形态会被直接变成建筑美的形态,所以结构师更要与建筑师进行紧密合作,以直接彰显结构的力量。
2.1一元单纯之美之操作性策略
(1)强力之美策略
强力之美策略主要是突出结构力度.挑战地球引力,这与材料、结构系统有关:特别是传统砖、石、混凝土建筑更容易做到强力之美,比如埃及金字塔、勒·柯布西耶的马赛公寓、昌迪加尔议会中心都是传递出力量感或体现出体量感、重量感的强力之美。建筑师进行创作的时候常常是有意地垠据不同的设计要求,需要表达出一种强力的美,结构师相应地共同完成它。
(2)轻柔之美策略
随着科技的进步,轻型的屋面材料、玻璃材料、膜材料与轻钢结构、薄壳结构(词条“薄壳结构”由行业大百科提供)、索网结构等新材料、新结构形式的出现,使得建筑师可以实现轻柔之美。有些建筑师力图消隐结构,以“隐、细、薄、轻、无”为美,比如说贝聿铭先生设计的卢浮宫金字塔,以及上海苹果概念店完全用透明玻璃做的建筑,可以说表达轻柔之美达到了极致。很多日本建筑师诸如妹岛和世、石上纯也等也在追求轻柔之美,建筑仿怫消失在自然之中,轻灵瓢渺却又耐人寻味。
(3)朴实之美策略
朴实之美策略更加注重常规朴实、理性、经济之美,结构系统直接传力,建筑师的表现重心不在结构方面,但是做得好的这类建筑主要是通过结构的合理性、直接性表达出一种朴实之美。比如现代主义建筑的经典作晶萨伏伊别墅传递出朴实无华的独有韵味,又比如北京的建外soho用最简单的结构形式表达出一种无装饰的纯粹美感。
(4)解构之美策略
解构之美策略表达结构时把不完整的结构、断裂(词条“断裂”由行业大百科提供)结构、非“完成”态的结构直接作为建筑美学语言表达出来。彼得·艾森曼、伯纳德·屈米的诸多作品是这方面的典型代表,如威克斯纳视觉艺术中心、巴黎拉维莱特公园等。
(5)始创之美策略
始创之美策略指结构之新奇美,特别是指原始的创新,如对结构基本体系、结构形态的创新。建筑师如果能够敏锐地发现并展现给大家,一定会带来新鲜、奇特的美感。其实每一种新的结构系统在出现的时候都会让人有这种感觉,只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新奇美的效应会降低,慢慢变成常规和习以为常。这样的作品在每个时代都层出不穷,如福斯特的汇丰银行是高技派建筑的杰作,结构桁架柱梁吊挂楼层新颖巧妙,造型光彩夺目、充满活力;又如伊东丰雄的仙台媒体中心打破了传统的“多米诺系统”,垂直主体结构分解为许多螺旋状通透的管柱,管柱贯通了地板,它们不仅支撑这幢大楼,管道内还容纳电梯、楼梯和机械系统,是对常规结构体系的新挑战。
上一页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