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内容由[中国幕墙网]编辑部整理发布:
智利天主教大学连体塔楼由2016年普利兹克奖获得者亚历杭德罗·阿拉维纳所设计,项目位于智利圣地亚哥的圣华金校区,其功能为大学教室和办公用。
智利天主教大学连体塔楼实景图
设计师的任务是建造一个玻璃塔来承载大学中所有与计算机相关的事物。建筑将会改变,因为传统工作空间的模式已经颠覆;如果曾经一个好空间(图书馆,教室等)的定义取决于自然光线的良好程度,那么现在,当所有人都面对电子屏工作时,一个好的空间应该拥有良好的半自然光(以避免反射带来的不适感)。这一事实促使设计师探索尝试了一个相对封闭的,对外有穿孔设计的空间体块。
智利天主教大学连体塔楼实景图
然而从另一方面来看,我们对计算机本身,其对教育的影响和其在知识传播中的作用并没有特别乐观——永远没有什么比人与人之间的良好对话更加有益(无论是学生和教授之间,或是同学之间)。对话可发生在一个恰到好处的荫凉下,由手边一杯咖啡陪伴,也可随意的发生在某个走廊中。某种意义上,建筑规范支持着正统教育:光,声,通风……但正统教育之外的教学却没有得到支持或关心,正是这一点让建筑师看到了建筑设计的机会。于是停止了对教育未来的思考尽可能地回望过去,关注更古老和原始的生活和学习方式。
智利天主教大学连体塔楼实景图
玻璃是一种很好的材料,能够抵御雨水、污染和老化(词条“老化”由行业大百科提供),但非常不合适圣地亚哥的气候,因为它会产生温室效应。但项目却没有足够的费用购买可以解决所有问题的幕墙(双层且有效的有色玻璃)。就算安装了这种幕墙,后续也会需要为空调支付巨额的费用,可是设计师也不喜欢用镜面玻璃制作的俗气外立面。与其考虑一种能够胜任所有工作的、造价约120美金每平米的外皮(防尘、雨、雾、风化以及温室效应),分工明确的多层幕墙也许是更经济的选择。
智利天主教大学连体塔楼实景图
于是项目采用了在外层利用玻璃的优点,虽然这种做法能源上非常无益但能很好的抗风化。然后再在里层设计一座高效节能的楼宇,里面是一层非常节能的纤维水泥,与外表皮之间形成空气层。让空气在两者之间自由流动,热空气对流形成了一股垂直的风,并由文丘里效应形成的建筑物“腰部”加速,不良热增益在到达里面的内层建筑物之前就被清除了。
智利天主教大学连体塔楼实景图
智利天主教大学连体塔楼实景图
项目需要极力避免的就是阳光穿透外侧玻璃后产生的温室效应进入第二层墙之后的空间。于是两层幕墙之间的空间作为包裹内部建筑物的太阳能烟囱,通过对流将热空气由顶部的开口排出。建筑物腰部内凹产生的文丘里效应(VenturiEffect)有助于产生一股持续稳定的垂直气流,由此隔绝温室效应。建筑细节性能上的细分使得两栋建筑一共节约了百分之三十的预算。同时也有望在建筑的使用过程中节约相当一部分能耗。
智利天主教大学连体塔楼实景图
建造一个建筑面积仅五千平米的“塔”是设计师面临的最后一个难题。无论如何缩减每层的面积,最终的建筑形态都依然笨重——是一个很高的楼,确不像一座塔。那么解决方式是从七层开始将建筑一分为二。两个体块都使用了几乎没有厚度,但颜色上有些许区别的铝(词条“铝”由行业大百科提供)制薄片。当你从前方看向这个建筑时,它具有独特的双头形态,但透视从视觉上拉高了建筑的观感,两个颜色不同的部分展示出一组具有垂直感的体块,而它们又共享着各自身体中相当一部分体积,就像是某种暹罗式的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