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中国幕墙网 > 胶专区 > 新闻正文

从“门外汉”到“隐形冠军”!访谈杭州之江有机硅何永富

来源:杭州之江有机硅化工有限公司  作者:邹芸  日期:2017-7-18
页面功能 [字体: ] [ 打印 ] [ 投稿 ] [ 评论 ] [ 转发 ] [ 啄木鸟 ]
  今年初夏,他们来到了位于杭州市临江工业园区的杭州市之江有机硅化工有限公司,通过长达一周的拍摄,挖掘这家企业低调、务实的“匠心”精神和创新、进取的“智造”能力,记录下这家萧然大地上土生土长的公司在董事长何永富的带领下,于短短二十年里迅速崛起并赶超诸多国际品牌,成为国内建筑幕墙、门窗密封胶行业市场领导者的故事。

  本篇文章内容由[中国幕墙网]编辑部整理发布:

  280米,博地中心,杭州目前已经建成的第一高楼。

  搅拌、测量、粘合、固定(词条“固定”由行业大百科提供)……几位幕墙打胶工程师正在有条不紊地在270多米的高空进行着户外幕墙玻璃的打胶安装工作,与往常所不同的是,这一天,他们的一举一动都会被当做中国智造的见证,记录在中央电视台发现之旅《匠心智造》栏目组的镜头里。

  匠心,是对产品精益求精的追求;智造,是对世界促进推动的动力。这档名为《匠心智造》的纪录片,聚焦的是中国民营企业的发展历程与社会变迁的互动,通过沉稳而诗意的镜头语言,记录下这些优秀的企业群体、优秀的企业家群体在时代浪潮中留下的“匠心”与“智造”的印记和故事。

  今年初夏,他们来到了位于杭州市临江工业园区的杭州市之江有机硅化工有限公司,通过长达一周的拍摄,挖掘这家企业低调、务实的“匠心”精神和创新、进取的“智造”能力,记录下这家萧然大地上土生土长的公司在董事长何永富(词条“何永富”由行业大百科提供)的带领下,于短短二十年里迅速崛起并赶超诸多国际品牌,成为国内建筑幕墙门窗密封胶行业市场领导者的故事。

  这个故事,也正是本文所想要讲述的。虽然对于普通的杭州百姓而言,杭州之江有机硅公司这个名称或许有些陌生,但其实它的产品在这座古老而充满创新活力的城市中几乎无处不在。若是漫步在钱塘江畔,仅仅江岸线两侧能举目望见的现代化楼宇中,几乎都有着这家公司的印记,而被视作中国汽车制造业的骄傲的吉利集团,其所使用的汽车胶也来自杭州之江有机硅公司。可以说,在建筑、工业等密封胶细分领域中,杭州之江有机硅公司已经成为了国内的隐形冠军和行业领先者。

外汉”的执着

  尽管如今的杭州之江有机硅公司在国内乃至国际密封胶行业都享有盛誉,实力丝毫不容小觑。但若回溯历史,之江的故事却要从一个“门外汉”一次偶然的“心动”开始讲起。

  没错,这位“门外汉”正是之江有机硅的董事长何永富。

  虽然从中国地图上看,萧山只是一个小小的点,但自上世纪70年代开始,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民凭借着自己的智慧与辛劳,打造了一批社队企业,并使之成为了中国改革开放后的第一股民营经济力量。而伴随着产值扩大,这些社队企业开始沿着专业方向发展,从单一产品发展成为某一行业里的专业性公司。数年之后,经商办厂在萧山已经蔚然成风,颇有村村建厂、镇镇开工的热潮。

  学习财务出身的何永富,曾经是萧山一家房地产公司的中层管理者。1995年,他35岁。在外人眼中,他的生活虽非大富大贵,但也绝对称得上是富足余裕,无论事业、家庭,都算得上平顺幸福。但是,外表看起来温文尔雅的何永富,骨子里却是一个地地道道的萧山人——敢闯、敢拼、聪明、能吃得起苦、永不满足,这些常常被用来给萧山人“贴标签”的短语,用在他的身上同样恰如其分。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那是一个躁动的年代,改革开放十几年的积累,换来了中国经济腾飞的前奏,在萧山,无论市区还是下面的村镇,几乎每个星期都有创业者开办的新公司与工厂冒出来。而某某某又下海创业了,某某某辞职自己去当老板了,这样的消息更是充斥于耳。

  对于这些信息,一般人很可能随便一听也就过去了,但何永富却在闲下来的时候细心观察了一些私营企业的成长经历。他发现,这些私营企业无论在哪个行业内,差不多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它们在和国营企业的竞争中,先是顽强地找到了立足之地,继而大举反攻,逐步赢得了客户的选择,最后甚至把老牌国营企业彻底地挤出了市场。

  这样的观察和思考渐渐点燃了何永富心中想要做一番真正属于自己的事业的小火苗。在1995年前后,他越来越深刻地感觉到,自己的生活虽然安稳,却也太过平淡,缺乏挑战,创业的想法也变得越来越强烈。到了1995年的下半年,这种想法转为了实际的动作——他开始和身边的好友讨论起来。

  或许是吸引力法则施展了魔力,到这一年的冬天,何永富一直在寻找的机会,在一次聚会中,突然隐约地闪现在了他的眼前。

  那是一场老同学的聚会,在聚会中一向不爱热闹又不嗜烟酒的何永富只是笑眯眯地坐着,听同学们闲聊。不过,就在这种有一搭没一搭的聊天中,一位同学的话引起了他的兴趣。那是一位在建筑设计院工作的同学,他在无意间提到的一款产品的名字,瞬间吸引了整天都在琢磨创业的何永富,于是两人立刻聊了起来。当听完同学对产品的描述后,何永富感到,这似乎正是一个合适的创业方向。

  那位同学所说的,究竟是一种什么东西呢?它准确的学名,叫做“硅酮接缝密封胶。”

  所谓的硅酮胶,其实是一种有机硅的化合物,因为独特的化学性质,硅酮胶一接触空气中的水分就会固化,从软膏状态变成坚韧橡胶类固体。从应用上来说,因为硅酮胶粘结力强,拉伸强度大,同时又具备耐高低温、电气绝缘、难燃耐腐、无毒无味等诸多优异特性,不仅能用在框上固定玻璃、密封接缝,还能实现大多数建材产品之间的粘合,因此应用价值非常大。

  在国外,硅酮胶的出现和应用很早。在二战时期,美军著名的B-29空中堡垒轰炸机,其机窗玻璃接缝,所用的就是硅酮密封胶。战后,在军用科技转为民用的浪潮中,硅酮胶又得到了进一步大面积普及。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大量的工业、商业和民用建筑(词条“民用建筑”由行业大百科提供)拔地而起,国内金属材料的应用在1990年代进入了一个新阶段。随着铝加工行业的兴起,铝制品在国内得到了广泛应用,其中就包括铝制的门窗框架。在那些最新的建筑物上,漂亮、轻质又耐腐蚀铝合金窗框,理所当然地替代了传统的木窗,成为了中国物质生活进步的又一标志。而铝框的固定和防水密封方式,也不再是木窗框的“腻子+钉子”,而要采用性能优异的硅酮胶。

  作为建筑设计院的职工,何永富的这位同学算得上是国内较早一批接触硅酮胶的人了,他把这个产品信息告诉何永富之后,着实在何永富的心里引起了很大的波澜。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何永富一直在琢磨着硅酮胶的事情。通过一些渠道,他进一步了解了有关信息。最后他发现,在硅酮胶这个行业里,本土生产厂家的供应能力似乎很有限,市场上出现了供不应求的格局。而高端的产品都来自于外资品牌,但在价格上,当时外资品牌的硅酮胶报价贵得离谱,进口的密封胶价格甚至达到每吨40万元。

  但是,硅酮胶可以应用的地方很多,而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中国市场对硅酮胶的需求量注定会指数级的上升。在供求之间所出现的矛盾之处,恰恰让何永富看到了进入市场的巨大空间。这个产业参与的难度并不高,但纵深方向很深,需要的地方也很多,社会上的供应者却不多,那么这个产业肯定大有可挖。我们参与进去,只要好好做,逐渐积累能力,一定会大有前途。”

  正因为这些原因,1995年冬天,何永富做出了辞职创业的决定,成为了硅酮胶行业里的一名创业者。

  然而,创业就像是一场打怪升级的游戏,你永远无法预测困难与问题何时会出现,可它们却注定会埋伏在创业路上,挑战你的能力、毅力和勇气。

  作为一名白手起家的创业者,何永富所面对的问题则格外的多,场地、资金、设备、人员……一切的一切,都需要从无到有,从零到一。

  好在,何永富的身上有着一种执着的精神。他利用自己多年工作所积累下的人脉,为创业项目找到了一个可以依托的资源——萧山市进出口公司。

  萧山市进出口公司是一家国有企业,进入20世纪90年代中期后,外贸业务形势不佳,于是,手握资金的进出口公司开始转向对实业的投资。因为对何永富的为人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在听了他的创业项目之后,进出口公司的负责人主动提出为这个前途未卜的项目提供50万元的启动资金和场地。“不过,进出口公司是以贸易为主的公司,能用来做生产场地的地方也只有仓库了。因此我们搬到了东山仓库,决定从这里开始我们的事业。”何永富说。

  解决了资金和场地的问题,何永富开始着手搭建生产体系,以形成之江初步的生产能力。这其中的关键一步,就是设备的采购。尽管50万的投资在当时看起来是一笔大数目,可何永富和之江的创始团队依然不能够购入自己心仪的设备,只能买二手的旧设备。

  然而,最让何永富感到困难的,是公司的技术人才。尽管硅酮胶的生产原理听上去并不复杂,但要将理论转化为具有生产能力的产品却并不容易。之江最初的创始人团队中,并没有出身化工专业的技术人员,整个团队从生产阶段的工艺调试,到销售过程的使用方法指导,再到产品性能的改良,都没有经验。一位技术专家成为了公司的迫切之需。

  好在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多方打听介绍下,何永富找到了一位刚刚从从化工部成都有机硅研究中心研究室主任位置退休下来的老专家。这位老专家当时正准备开始享受退休后的生活,何永富在和他做了最初的通话之后,没有做太多耽搁,就立刻坐飞机赶往了成都。这样的诚意打动了这位老专家,他决定加入之江有机硅,为中国人制造属于自己的高品质硅酮胶出一份力。

  在得到了一位真正的行家之后,何永富总算把人、财、物这三类要素初步备齐了。黄家河仓库里的这个小工厂,就此开始了正常的运转。

  不过显而易见,就一款中性密封胶这样的产品而言,从搞清楚生产原理到产品最终投放市场,其中要经历配方调试、小规模试制等数个阶段;在生产上,工艺也需要持续优化;期间,还可能会根据现实需求,对工艺、设备甚至是产品性能进行改造。

  对于新生的之江有机硅来说,整个起步过程中,这样的难题为数不少。而这其中的关键问题,依然是投资不足所带来的。除了当初进出口总公司给予并且花掉不少的50万元之外,他们没有任何外部投资。而所有实现工艺过程的设备,对比之江的实力,都是非常昂贵的。作为整个创业团队的核心人物,何永富不断地从自己家的积蓄里拿出钱来,垫到公司的开支当中。

  好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通过之江团队的钻研和努力,JS-222中性胶在不断地试制中品质越来越成熟。无论是外观,还是固化速度、水密性(词条“水密性”由行业大百科提供)强度这些性能指标,都达到了应有的标准。

  1996年5月18日,这一天足以载入之江有机硅的发展历史。因为就在这一天,经过数十个日夜的连续奋战,JS-222中性胶通过试制,成功投产。这一年恰好是中国历法里的鼠年,因此,创业团队决定把产品商标注册为“金鼠”。

接二连三的“翻身仗”

  在理想的状态下,供给远远小于需求的硅酮密封胶,应该是市场上的抢手货。然而,之江有机硅的“金鼠”密封胶在成功生产后却陷入了销售的困局。作为全新的品牌,没有知名度,没有大企业的支持,更没有工程项目的背书,新的品牌要想取得客户的信任,极为困难。

  一直到现在,回忆起那段时期,何永富还是非常激动:“在那段时间,包括我在内的每个人都清楚,只有闯过去,把胶卖出去,这个公司才能立得住。闯不过去,我们的创业就算失败,只能散伙各自找工作了。像杭州之江有机硅这样的公司,当然不会有顾客上门,必须要出门推销。因此,那段时间每个人都拼了,我们把所有时间都拿出来,在外面跑推销。”

  可是,光靠一家一家地上门跑市场,并不能换取客户的青睐,这样做往往事倍功半,不仅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还常常使得大家倍感沮丧。

  怎么办?面对窘境,何永富常常茶饭不思,辗转难眠,他不相信之前所有的努力会付诸东流。他整日昼思夜想,办法最后竟真的被他想到了——何不从建材经销商那里打开缺口呢?经过和创始团队的讨论,他决定采用试销的方式,首先让经销商愿意销售之江的胶,然后再一点点建立信任。

  方向已定,需要艰苦的努力将想象变为现实。那段时间里,何永富和他的团队分成了几个小组,分头跑销售。直到今天,公司的创始团队都还记得他们当时的场景——开着一辆面包车早早出门,后面装着几箱胶,从萧山一直开到杭州城里去找建材市场。在建材市场里,他们逐家挨户地找到建材经销商,给每家留下几箱胶,请求代为试销。“这种时候就只能跟人家商量,销得好结算,销得不好,可以把胶退给我们。”

  “几天之后,我们再开着这辆车,去找他们结账,卖了多少,我们把钱收回来。”就是这样,之江有机硅的业务一点一点地做了起来的。

  与此同时,当销路慢慢打开后,客户的反馈也越来越多。客户的意见就是之江进步的动力,深谙此道的何永富对这些宝贵的意见格外重视,他要求之江的研发团队对每一个客户提到的不足之处,都要进行思考和改进。通过这样的方式,在短短的几个月里,何永富他们就找到了若干可供改进的细节,在不断地实验与改进之后,之江的密封胶性能变得越来越好,中性胶保存过程中失效、胶体弹性和恢复力不足等缺陷再也不是困扰。这也逐渐形成了之江后来的又一项传统,那就是对产品持续地进行改进。何永富介绍说,同一款产品只要根据工况和用途做相应的适应性开发,半年下来,之江就肯定会多出一批改进型。

  有了市场和销路,何永富并没有满足于之江有机硅小富即安的状况,他清楚地知道,在他的内心深处,他有一个实业报国的梦想,希望能通过努力,将之江打造成为世界知名的密封胶生产企业。而要做到这一点,争取大项目、有影响力的项目变得迫在眉睫。

  机会总是垂青于有准备的人。1996年的夏天,之江创业团队听说江苏苏州可能会有机会,重点就是那里的苏州工业园区。

  苏州工业园区是中国与新加坡两国政府之间共同开发建设、共同招商的工业园区,地点在苏州老城东部,从1994年5月开始,这个园区的首期开发建设正式启动,到1996年已经完成大半。创业团队商量之后认为,工业园区正处于基础设施建设的过程中,还有很多工程没有完工,可能还会有需要密封胶产品的地方。因此,值得前去一试。

  何永富和同事们坐了几个小时的长途客车赶到苏州,又急匆匆地赶到工业园区,开始挨家挨户地推销产品。在这种不辞辛劳的奔波下,他们总算找到了几家客户。

  天道酬勤,付出总有回报。到1996年年底,创业团队一算总账,发现在度过了最为艰苦的初创第一年后,杭州之江有机硅虽然花去了不少出差费用,却与相当一部分建材经销商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最重要的是,公司不但没有亏损,反而把产值做到了将近千万元,账面上还结余了60多万元利润,可以说,杭州之江有机硅打了第一个漂亮的翻身仗。于是,创业者们决定,在下一年里,要扩大生产规模,让公司的产能增大一些。

  就公司的发展规律而言,一家新生公司要进入下一个阶段,必然会经历产品线的跃升。这种跃升通常只有两条路径,要么是拓宽产品线,由单一产品发展为多产品;要么是通过向产业深处发展,拥有具备市场竞争力的核心产品。

  这样一来,摆在之江有机硅面前的道路就清晰多了。从数量上看,之江需要有更多的产品充实产品线;而从产品定位上看,JS-222只是硅酮胶里的入门级产品,之江必须寻找更具市场影响力的新产品。

  此时的何永富和整个之江团队,已经对硅酮胶行业有了更深的了解,在信息来源上也更加广泛。因此,这个新的核心产品方向,很快就确定了下来。在所有建筑用硅酮胶品类当中,最为走俏的是一种叫做“结构密封胶(词条“结构密封胶”由行业大百科提供)”的品类,但当时国内市场上的结构密封胶几乎为外国产品所垄断,不服气的何永富决定就由此入手,拿下这个新产品,推动之江有机硅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所谓的结构密封胶,依然是硅酮胶的一种。不过,和JS-222这类接缝胶相比。结构密封胶在性能上有一个突出的特点,那就是它的强度非常之高,能承受很大重量所带来的荷载(词条“荷载”由行业大百科提供),主要用在承受强力的结构件粘结上。从90年代后期开始,中国市场对于结构胶产品的需求,开始猛增。那时候,玻璃幕墙这种新的建筑设计理念,带来了新的建筑工艺。

  然而,由于幕墙玻璃是靠胶粘在金属框架上的,而每一块幕墙玻璃都足有五六平方米,接近一百公斤重,这样一来,胶要承受的载荷就非常之大,否则一旦发生玻璃脱落(词条“脱落”由行业大百科提供)事故,上百公斤重的玻璃从高空坠落,无异于一枚炸弹,会酿成可怕的灾难。

  所以,作为结构胶直接用户的幕墙公司,对结构胶有着一系列要求。除了要保证足够的抗拉伸、抗扯离、抗剪切粘结强度之外,为了保证施工进程,这些企业还对结构胶有一系列施工指标要求,比如胶从液态转化到固态的固化时间;而在投入日常使用后,还要保证处于固化粘结状态的结构胶耐腐蚀、耐老化、耐疲劳,并且,这些性能必须在预期寿命内保持稳定。

  尽管困难,但何永富还是决定开始带着杭州之江有机硅的技术部门,几乎以“寸进”的节奏来进行结构胶的研发试制。他们在每一个环节上进行尝试,一步步摸索工艺,一有结论,便立刻通过试验,把可以确定的部分记录下来。令人意外的是,这种方式虽然进展缓慢,但制造出来的结构胶,品质和性能却是越来越好,从固化时间到抗拉伸、抗扯离、抗剪切等粘结强度这些硬指标,慢慢都追上了外国品牌。

  1997年冬天,之江的结构胶产品终于试制成功。12月30日,这款名为 JS-6000的单组分硅酮结构密封胶通过了浙江省级技术鉴定。

  随后,何永富开始筹备一个新计划,进入了硅酮结构胶领域的之江,现在要进一步拓宽自己的产品体系,为此,这个年轻公司准备开发双组份结构胶,争取再下一城。

  有了公司生产部门的配合,在技术部门的努力下,大的难题一步步地被克服了。而后,在经历了产品性能实验、工艺验证等诸多流程后,1998年,之江在双组份结构胶上的第一个品种出现了——JS-8000硅酮结构密封胶。

  JS-8000的问世,给杭州之江有机硅公司的竞争力增加了强有力的一笔。而就在何永富推进着之江有机硅向产业的纵深前进的时候,他同时也在关注着这两款产品在业界的进展。从这一年的7月开始,之江的成绩开始出现,先是获得了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铝门窗幕墙委员会颁发的硅酮结构胶生产科研定点企业证书;就在双组份胶项目最为艰苦的时期,之江的JS-6000结构胶又获得了国家经贸委的认定。而仅过了几个月,JS-8000一问世,就通过了省级技术鉴定。

  而最重要的转折点,则出现在这一年的冬天。

  1998年12月7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的产品推广会上,之江有机硅闪亮登场。在这一次由全国化工建材协调组、建设部科技发展中心主持召开的产品推广会上,之江有机硅展出了自己的两款结构胶产品,向来自全国一百多家建设单位的业主和经销商进行介绍。而就在同一天,之江的JS-6000、JS-8000单双组份建筑用硅酮结构胶,通过了国家经贸委的产品认定,成为了国内三家首批具备硅酮结构胶生产与销售资格的企业之一。

  当然,何永富是不会因此而止步不前的。在公司产品越做越优的同时,公司的管理也在迈向新的台阶。2000年,何永富在百忙之中前往日本,走访了数家知名企业,并由此学习了日本的精益化管理模式。回国后,何永富决定,要把整个公司的产品品质提上去,彻底解决因为配方、工艺、质检而产生的产品品质问题。而首当其冲的便是生产设备的提升。

  此时的之江已不再是创业时资金捉襟见肘的小企业,但要花费千万之金购进自动化生产线依旧算得上是大手笔。凭借着魄力、胆识及对公司未来发展的深入思考,何永富决定购入德国SCHWERDTEL公司的整套自动化生产线,这套设备当时是国内行业中最先进的设备。2001年5月18日,在杭州之江有机硅成立五周年的纪念日上,这条生产线正式投运。很快,它的价值就在生产与销售中得到了体现。后来的发展过程中,杭州之江公司成为这家德国密封胶顶级制造设备公司中国最大的买家,双方也形成了紧密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2003年,杭州之江有机硅公司的第二个生产基地和技术中心在萧山城区南部开建。也就是在这一年,何永富又将目光瞄准了密封胶行业的另一个市场——汽车胶。

  所谓的汽车胶,其实是汽车上所用到的胶粘剂的总称。当我们面对一辆汽车时,并不会注意到胶粘剂的存在。不过,在这辆车的生产过程中,却着实会用到大量该产品。比如我们仔细看就会发现,在挡风玻璃的接缝处,就有胶粘剂的身影。

  不过我们都知道,此时的杭州之江有机硅,是一家纯粹的建筑胶(词条“建筑胶”由行业大百科提供)制造企业,汽车胶与建筑胶虽然同属胶粘剂,但却分属两个细分领域,从目标客户到产品属性都完全不同。

  作为胶粘剂行业中人,何永富对于学名为聚氨酯(词条“聚氨酯”由行业大百科提供)胶的汽车胶并不陌生。在这项产品的开发上,之江与中科大进行了合作,这个产学研相结合的项目,成为了之江在胶粘剂产业中又一个打造核心能力的行动。

  不过,打开全新的市场,同样充满挑战。2003年之江生产出第一桶汽车胶时,熟谙建筑密封胶市场的之江销售人员,甚至连该如何将这桶胶推销出去都感到迷茫——国内市场上的合资车企,当时都需要招投标才能进入供应商序列,可之江的产品往往连投标资格都拿不到,因为汽车生产厂商都有着达到规定时间从业经历的要求。

  就在销售团队一筹莫展之时,何永富决定从本土车企入手,而他选择的第一家客户正式同为浙江民营企业代表的吉利。之江有机硅过硬的产品质量及与吉利相似的创业经历,让公司最终赢得了吉利的订单,随后的几年时间里,之江又先后与中通、金龙、黄海、沃尔沃等一系列客车制造企业建立了供应关系,并且受到了来自客户的一致好评。

  就在之江在国内市场形成突破的同时,何永富又把眼光投向了另外一块新天地,那就是海外市场。

  在国内被很多企业高度重视的海外市场,在之江的起源其实非常简单。它的种子,依然来自于何永富的雄心。在建筑胶业务开始快速增长的2003年,之江刚刚获得了进出口权,就开始筹备成立海外部了。

  “我当时考虑的是,国外的产品可以在中国销售,那么我们是不是也可以把产品卖到海外去?”何永富说。

  之江选择在新世纪之初开始开辟海外市场,有一个非常有利的大前提,在全世界的范围内,中国制造已经有了相当的知名度,随着大量轻工业产品进入全球市场,在全世界都已经对中国的产品有了认知之后,由于之江的产品在性价比上极其优秀,所以不乏有愿意尝试的国外客户。一个典型的例证是:每一年的广交会、行业博览会以及胶粘剂产品展示会,都有国外客户对之江的产品表示出兴趣。

  除此之外,之江还具备其他一些进入海外市场的有利条件,比如之江的产品品质是建立在欧美标准之上的,公司一部分产品的原料来源,也来自于世界顶级供应商。

  在这样的基础上,何永富决定,之江要尝试性地把产品卖到国外,看一看是否有机会在海外开辟出之江的市场。

  不过,在具体的操作上,之江还是非常稳健的,海外部一开始的业务,完全采用了传统方式来进行尝试——将不需要提供技术服务的玻璃胶产品卖给国内的外贸公司,再由外贸公司销售给海外客户;或是由海外部的业务人员直接通过贸易平台发盘询盘,找到海外市场的直客。

  而随着之江有机硅的产品在海外市场的表现越来越好,何永富的“野心”变得更大了,他希望之江在海外市场,卖出去的不仅仅是产品,更能创立出真正驰名于行业内的品牌。于是,公司注册了一个全新的商标品牌“FINOTECH”,这个外国人熟悉且叫得响的品牌名称无疑为之江的产品拓展知名度打下了很好的基础。随后,公司又围绕这一品牌,重新设计了配套的产品包装、使用说明、产品手册等。“而在此后的两年里,我们将每个细分市场的竞争优势和目标客户都做了分析,使各类产品所缺少的海外认证和规范都完备了起来。”

  沿着这条新的路径,之江的国际化越走越宽阔。目前,杭州之江有机硅公司已在国外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办事处和派遣了销售工程师,产品也在多个国家获得了客户的好评。

隐形冠军的百年梦

  隐形冠军,是德国管理学思想家赫尔曼•西蒙提出的概念,指的是那些在各自所在的细分市场默默耕耘并且成为全球行业领袖的中小企业。它们在各自细分领域中的地位无可撼动,有些企业甚至占据了全球90%的市场份额。同时,它们在技术创新方面与同行相比遥遥领先;但是因为所从事的行业不是过于细分就是过于冷僻,再加上这些企业往往专注于自己的领域,行事风格低调,使得它们基本隐身于大众视野之外。

  何永富是在《哈佛商业评论》这本杂志上读到了西蒙教授的文章《来自德国“隐形冠军”的启示》而感到茅塞顿开的。那时候之江已经走过了近十年的春秋,在国内建筑密封胶行业中名列前茅,但是作为之江的掌门人,何永富的心中却一直盘亘着一个问题——公司追求的到底是什么?

  基于大量翔实而精准的研究,西蒙教授提出了“隐形冠军”这一概念。他的《隐形冠军》一书,对隐形冠军进行了更加系统的阐述,并且提出了一条在细分市场内精确定位,赢得领先市场地位,成为专家型公司,打造行业“隐形冠军”的企业成长路径。

  西蒙教授对于隐形冠军现状和未来的深刻阐述,无疑引起了何永富的共鸣。在过去的岁月里,之江正是沿着这样一条轨迹成长起来的。那么,按照隐形冠军这条路径的归纳,之江专注、聚焦于自己所擅长的玻璃幕墙胶这个专业领域,完成了企业定位的第一步;通过持续的产品创新和市场创新,在新的相关细分市场里赢得差异化优势,这将是公司的第二步;最终,公司将成为行业里的隐形冠军,做众多细分市场的领导者。

  在进入了又一轮快速发展,同时开始提出向“隐形冠军”转型之后,何永富和之江的管理团队讨论,之江自身应该定位在什么领域,才是公司成为隐形冠军的基础。

  这一系列讨论,成为了之江新一轮产业布局的根本。经过详细的论证,何永富提出,整个之江的公司布局,应该基于胶粘剂专业,也就是在胶粘剂这个大领域里进行产业布局。对于杭州之江有机硅公司来说,这是一个思维上的突破,也是一个纲领的提出。

  在这样的理念之下,如今的之江已经建立起了版块分明的业务体系:建筑胶事业部,既有优势在于之江已经成为国内建筑幕墙和门窗胶生产企业中的龙头。虽然在中国国内,房地产市场的增长受到了一定的限制,不过在何永富和管理团队的领导下,之江通过长期经营发现了经济发展与市场之间的规律,因此整个管理团队对建筑胶业务发展还是充满了信心。随着未来装配式建筑的兴起,以及家装、内装市场的巨大发展空间,之江有机硅团队已经在这些建筑胶领域提前布局,只要它在现有市场上保有品质,持续进取,就会成为行业的领先者。

  但这不意味着之江的管理者囿于守成。未来,一系列海外区域——比如“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基础建设,仍有巨大可能进入经济起飞期,因此建筑胶市场随时可能有大规模的爆发。只要管理者的眼睛始终盯着这些海外国家,之江的建筑胶业务还将有一个更大的发展,甚至有希望向全球行业领导者企业的地位挑战。

  而当下之江的工业胶业务,仍然处于一个高速发展期。在国内,由于汽车市场还处于高速增长阶段,因此配套的供应商企业在汽车主机企业当中的份额尚未尘埃落定。在汽车胶市场的方阵当中,之江尚在与一批大型企业争夺最后的规模优势。

  不过,由于之江在汽车胶市场采取了从边缘入手配置市场的手段,因此与一些同行不同的是,之江的市场份额仍有很大的进取空间,甚至可以随着跨国汽车制造企业的供应商体系,进入他们的全球化体系。工业胶业务涉及到的领域非常广泛,除了汽车板块业务之外,在轨道高铁、电力交通、照明、白色家电、电子电器、新能源等细分市场,之江有机硅高层团队也已经提前布局,通过详细的市场调研,找准自己的市场定位。可以看到,之江有机硅公司未来在工业胶业务方面的布局,已经形成了以汽车板块为主,并拓展至其他高附加值的细分市场。

  因此,在之江的管理团队看来,之江工业胶业务的目标非常清晰,总体来说就是尽可能多地实现占领市场,成为全球和国内一流的供应商企业。

  沿着这两个重要方向,再加上之江正在开发的功能性涂料业务,何永富和之江的管理团队对未来进行了非常吸引人的规划。

  “虽然我们有一系列的规划,不过它们其实都基于一个出发点,这就是之江要从最初的传统制造业,向有市场定位、有研究体系、有不断的可延展投资的先进专业制造工业企业转变。我们希望能够成为全球知名的密封胶、胶粘剂和功能性涂料的创新系统方案解决商。”在之江行进到第20年的时候,何永富在回顾公司历程时,话语依然非常朴素。

  “从根本上说,公司是为社会创造价值的。之江有机硅从创业开始,一路走到今天,为成千上万的用户提供过物美价廉的产品和服务,这就是我们为行业、为社会所创造的价值。”何永富说。

  如果把1996年的之江有机硅看作一颗创业者播下的种子,那么在20年后,这颗种子已经长成了一棵大树。它花繁叶茂,硕果累累。更为重要的是,作为这棵大树的守护者,何永富和之江有机硅已经形成的核心管理层,还在继续对它施以呵护。因此,这棵大树还在持续生长,向着参天古木壮大。

  “作为创业者,我们在过去20年里开创了一份事业,赢得了社会的信任。正是这种信任,构成了公司未来更大的发展空间。正因为如此,我们才不能辜负这份信任,而必须去寻求更大的挑战,创造更大的价值。这是我们这些年来一直在寻求改变的原因。在未来,不论行业和市场如何变化,客户都需要优质的产品,更完善的服务。只有跟上这种变化,努力使自己立于潮流之巅,看得清未来的趋势,才能把之江的事业做得更好。”

*文章中的部分数据,由 杭州之江有机硅化工有限公司 提供。
了解更多详情访问
· 企业专区: zj.vip.alwindoor.com
马上采购该企业产品
· 网上商城: zj.51mqw.com
如果您对该企业或产品感兴趣,可留下联系方式
杭州之江有机硅化工有限公司 会有专人与您取得联系!
门窗幕墙第一手资讯! 上中国幕墙网 news.alwindoor.com 手机访问地址 3g.alwindoor.com

原文地址:http://www.52mqw.com/info/2017-7-18/43332-1.htm
转载时需注明出处:中国幕墙网 点击查看 www.alwindoor.com
我要评论 (已有*人参与评论)
上一篇:以球会友,促进交流!北京市建筑装饰行业首届“之江杯”羽毛球大赛圆满落幕...
    
【回到顶部】
  为了帮助建筑门窗幕墙行业产业链企业更好的认清行业地位和现状,从而提升自身产品品质及服务能力,中国幕墙网以行业媒体领军者的身份,在...
[正文]  [评论]

中国幕墙网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文章版权,归中国幕墙网和作者所共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转载要求: 转载的图片或者文件,链接请不要盗链到本站,且不准打上各自站点的水印,亦不能抹去本站水印。

隐私条款: 除非特别声明,否则文章所体现的任何观点并不代表中国幕墙网。
本站转载或引用文章若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将其删除!

月精彩评论集锦
知识百科
月热点新闻推荐
月企业关注度排名[胶]
月产品人气值排名[胶]
客服电话:400-60-54100  传真:0832-2201099 值班电话:15023154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