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内容由[中国幕墙网ALwindoor.com]编辑部整理发布:
门窗幕墙的结构千变万化,这对铝合金型材的加工精度和效率提出了更好的要求!而要实现这些,离不开优质的“模具”支持。近年来随着各类成本的上升,部分型材企业的模具部门,经常遇到上游开发商、甲方要求降低模具成本的问题。做好一点,成本上去了;成本下来了,设计出的模具即影响质量,更影响工期,甲方又不满意了。今天中国幕墙网ALwindoor.com和大家一起探讨一下模具成本的管控,以及影响模具成本的各种因素。
一、制品的合理设计
相信有很多人不会认同这个看法,制品的设计合理与否,怎么可能是影响模具成本的最大因素。但是大家仔细想想,假如制品设计得不合理,对模具企业来说,是怎么一个情况,那是一场灾难。有时为了实现制品上的一个倒扣,而产品工程师和模具设计师没有很好的沟通,模具的成本就会成倍地增加。
单纯靠制作模具而存在的公司,几乎都不能生存了。所以,产品设计不合理,就会直接增加模具成本。
二、制品的设计变更
模具企业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在某个项目中,模具刚刚设计好,模架刚刚订购回来,客户的设变通知就来了,假如是小小的变化,不影响模具总结构,那倒也无所谓,有时情况比较严重,因为制品形状的改变,模具上要增加机构,甚至连模架都要重新订购。这个成本就增加大了。所以要尽量减少设计变更。现在有很多快速成型的手段,在做模具前按3D将手板做出来,进行拼接装配,及时修正产品的3D,能最大限度地减少由产品设计变更引起的成本增加。
三、模具设计是否完善
这里要分二种情况来分析:
第一是模具设计的合理性和可加工性。
一般的模具企业,设计团队中肯定有老的、有经验的设计师,也有刚从学校出来的年轻工程师,我们不可能要求年轻的工程师刚来企业就能够独立设计出高水平的模具,就是有丰富经验的模具工程师,假如闭门造车搞出来的模具结构,也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肯定会有一些考虑不周的细节。一个最重要,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集体评审,一定要经过对模具结构的多次的集体评审。现在有很多模拟手段,譬如模流分析、模具结构动态分析,试出的产品和设计的产品3D比对分析等,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因模具设计的不合理产生的成本增加。
第二种情况是设计浪费,假如模具用户明明只要模具生产500件样品,是用来开发市场的,但是假如我们按寿命30万模次的模具去设计,这个成本就大了,属于设计浪费。
四、尽量减少模具的试模次数
很多模具企业,对模具加工费的计算,是以模具接到订单到模具合格后出厂时的天数来计算加工费的,假如模具经过多次试模还不能够交付使用,除了按合同要罚款外,模具在工厂内的天数越多,加工费也越多。当然,试模的费用也是非常可观的所以,多次或者是不可控制的试模次数是模具成本管控的一大盲区。
分析一下模具试模次数多的原因
第一:模具设计时没有经过充分的集体评审,模具结构存在不合理之处,使得模具在试模后还要经过多次改进,使得模具成本超过预算。假如经过几次改进,可以搞定,那是比较幸运的,有很多案例是不如人意的,甚至模具要报废重新做,这个成本就无法控制了。 还有一些情况是模具设计很好,但是模具的加工不到位,使得试模次数无端增加,直接增加了模具成本。这个问题是没有异议的,所以很多模具企业都加大了测量设备的投入。
第二:试模时没有选对最佳的成型工艺和注塑机(词条“注塑机”由行业大百科提供)的机型,明明模具做得很好,但是注塑出来的产品不理想。无端增加了试模次数,直接增加了模具成本。这是一些小型模具厂的通病。
第三:对塑料的物理性能没有充分的了解,甚至连收缩率也没有搞准确,这样的情况是时有发生的。所以,在设计模具前就一定要搞清楚塑料的物性,方可有效地减少试模次数。
第五、模具材料和标准件采购
要选择稳定的,信誉好的供应商。假如由于贪便宜,和草率采购,使模具出问题,那是非常可惜的。这样的情况事实上是很多的。虽然可以追究供应商的责任,但是损失最大的还是模具企业和模具用户。
第六、产品合格
假如说,我们用了10万元人民币,要求做一套系统门窗(词条“系统门窗”由行业大百科提供)的模具,模具寿命为30万模。结果模具制作好了,样品的尺寸和物理性能也达到了,可是因为合金时取件困难,挤压周期多用了60秒,而且模具生产了10万件就不能用了,为了赶上生产的配套,必须再投模具。按原来的模具情况,一下子要投3套模具。同样是花那么多钱,这套模具的成本是原来预算的3倍或者是6倍。
综上所述,要有效地管控模具的成本,必须要做倒:
合理的产品设计,尽量少的设计变更,完善的模具设计和加工的流程,产品工程师和模具工程师的良好沟通。
要确保模具的成本,成本的管控是与质量和交期成正比例关系的,模具质量一次性做到位,少有修改,交期缩短,这样企业制造成本就低,赚取利润就很高,在市场订单承接过程中就具有独特的竞争优势。反之,企业不仅无优势,还会因此不赚钱甚至赔钱。
1、有效的进行产品数据管理、工艺数据管理、图纸文档管理:进行有效的产品数据管理、工艺数据管理、图纸文档管理、可以保证文件的全面性,图纸版本的一致性;使图纸能达到有效共享和有效的查询利用。可以建立完整的文件管理计算机数据库,将设计部门积累的设计图纸、散落的、将以前分散、隔离的信息整理集中起来利用,预防由于设计图档,2d、3d混乱,原始、设变、维修版本混乱、3d模型和2d图纸数据的不一致,2d图纸设计的不规范、混乱而造成有问题不易被及时发现和及时纠正,造成模具要修改和返工,甚至作废,增加模具的制造成本,加长模具制造生产周期,影响纳期。
2、保持模具图纸、加工工艺和实物的数据的一致性和完整性:通过有效的、细致的、严格的检测手段,保证模具图纸、加工工艺和实物的数据的一致性和完整性。
3、每套模具的设计制造成本必须要做到及时汇总:通过有效控制车间的零件加工工艺的下载或共享打印,有效管理刀具的报废;通过准确的模具结构设计、高效的模具零件加工和准确的零配件检测,将有效的降低模具因设变、维修而带来的附加成本,从而获得每套模具的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实时对比,进而有效地控制模具质量。
4、统筹规划:将项目计划、设计、加工工艺、车间生产情况、设备、人力资源等的信息有机地组织、整合在一起进行统筹,从而有效协调计划和生产,能够有效保证模具质量并如期交货。
5、制定一套完整的、实用模具生产管理系统:制定一套完整的模具生产管理系统,实现模具生产管理流程的产品数据管理、工艺数据管理、计划管理、进度管理的计算机信息化管理系统,包括模具生产计划制定、模具设计、工艺制定、车间任务分派、零件进度实时条码提交、产品检验,库房管理等,使模具制造及相关辅助信息从计划制定、制造过程管控到完工交付能够实现全方位实时跟踪管理。
6、有形知识和无形知识管理:建立模具设计、制造失效模式和影响分析库,通过专门针对性的岗位培训、会议、公告、计算机共享、加上奖、罚手段、预防下一次相同问题出现。同时可以作为日后质量评定和设计的参考。将企业管理层脑袋中的经验提炼并形成书面规范,不至于因某个部门负责人或岗位人员的离职人影响企业正常运作和质量波动。
7、建立加工工艺编制:建立加工工艺编制,汇总模具零件明细表、外购件明细表、标准件明细表、自制件明细表、自制标准件明细表、材料清单、热处理件明细表、易损件清单和模具费用,确保相关资源能够及时到位。结合生产计划管理、进度管理,确保相关设备能得到有效使用,预防人员闲置,使加工制造中各环节能够环环相扣。
8、形成质量执行文化:将企业间各部门、各工序的自检、专检、巡检、全检予以分析、总结,形成品质规范。严格规范检测手段,消除“差不多”的侥幸心理,确保模具加工各零配件的精度。有效的控制模具质量,根据上、下道工序记录有效地将质量具体关联到个人。可以加强设计、操作者的责任心。
9、依本公司、和客户的情况,制定适合本公司和客户的模具设计标准、模具设计作业指导书、;模具制造标准、模具制造作业指导书、规范模具设计和模具制造;预防因为个人的习惯,旧的制模思维造出不符合客户要求的模具。
10、规范采购、库房和下生产订单、物资出入库、工具报损、发货管理、理顺物料供应链,预防生产脱节。
11、建立全方位考核制度:用准确、原始、真实的数据正确评估每一个员工,定期培训考核相关模具设计、模具制造人员,发现、培养公司的骨干精英队伍。
12、规范各岗位的职能,使到人尽其职,人尽其才,预防人浮于事。
13、建立模具项目跟进管理小组:架起客户—市场-工程-采购-制造-品质-仓库-人事-注塑-财务等部门之间的沟通与监督桥梁,进行详细的事务和技术方面的沟通,全面详细了解客户的模具技术要求,记录、总结沟通的内容并准确进行传达到各部,避免反复、多次、试模、修改、返工,从而节省费用和时间。针对每个客户逐步建立客户业务和技术资料知识库,在公司内部共享,以便提高客户服务水平,减少错误。跟进、监督模具项目生产进度,安排试模,相关物料进度的跟催,样板检测确认、送样、安排模具出货等事项。
14、ISO分级制:客户等级、供应商、外协商等级划分;根据模具难度划分整套模具等级系数、模具零件根据工艺难度划分制造等级;设计、制造人员划分等级,只有这样“对号入座”,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供应链“瓶颈”、从源头上杜绝制造错误发生、摒弃“大锅饭”,杜绝绩效考核的“晕轮效应”和狭隘的“我看还行吧,可以晋升、给他加工资吧”等等人治、模糊词眼管理文化。
15、解决信息孤岛问题:现代企业管理就是企业的规范化管理加上信息化管理,这可是中国未来50年甚至100年不变的“铁律”,信息化已经渗入到国民日常生活之中,信息化制造不仅可以解决部门与部门、上道工序与下道工序、计划层与控制层及操作层的信息不能高效共享问题,而且可以解决企业高速共享、管理扁平化治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