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中国幕墙网 > 幕墙专区 > 新闻正文

不是风动,是全动!中国首个动态建筑:长沙湘江之眼

来源:line+建筑事务所  作者:编辑  日期:2024-6-3
页面功能 [字体: ] [ 打印 ] [ 投稿 ] [ 评论 ] [ 转发 ] [ 啄木鸟 ]
    最近,长沙湘江畔新添的一处城市会客厅——湘江之眼,这座由绿城中国投资兴建的项目刚一完工,就上了热搜!这是国内首个整体可动建筑,远远看去,一朵莲花缓缓开放,好美啊!

  本篇文章内容由[中国幕墙网ALwindoor.com]编辑部整理发布:

  以往幕墙随风动,就算是动态建筑啦!

  今天,要建筑整体动,才是真的“动”!

  据中国幕墙网ALwindoor.com了解到:在此之前——迪拜达·芬奇旋转塔(整体可动)、上海复星艺术中心(幕墙可动)等动态建筑,尝试着展现技术与艺术的结合。

Dynamic Tower 效果图(图源:Archdaily)

  迪拜,是人类建筑史上最“疯狂”的试验场之一,由Dynamic Architecture建筑事务所的建筑师Davis Fisher设计的达·芬奇旋转塔(Dynamic Tower),是全球首个可以旋转的摩天大楼

Squall Tower效果图(图源:Dezeen)

  迪拜还有脑洞更大的设想,来自土耳其的建筑师Hayri Atak在迪拜设计了一座叫作Squall Tower的大楼,它可以自己旋转,如同科幻片中的场景,再次颠覆了我们对建筑的传统想象。

上海复星艺术中心(图源:上海复兴艺术中心)

  位于上海黄浦江边的上海复兴艺术中心,由英国鬼才设计师托马斯·赫斯维克(Thomas Heatherwick)设计,用幕帘结构将建筑的外立面包围起来。这些幕帘是可以移动的,于是原本冰冷的建筑变成了一曲音乐,成为一座“会跳舞的大楼”。

  国内首个“整体可动”建筑上线,

  主体能开花,幕墙会跳舞……

太美了!

  最近,长沙湘江畔新添的一处城市会客厅——湘江之眼,这座由绿城中国投资兴建的项目刚一完工,就上了热搜!这是国内首个整体可动建筑,远远看去,一朵莲花缓缓开放,好美啊!

  动态建筑打破传统,探索幕墙更多可能性!如今,越来越多的建筑师提出了“动力建筑”的概念,这类建筑打破了传统意义上建筑与场地、场地与城市之间的关系,探索了建筑的更多可能性,让城市风景变得更加生动。

  “湘江之眼”,作为国内首个整体可动的动态建筑,由line+建筑事务所联合创始人、主持建筑师朱培栋率领团队,携手大界智造,研发并落地。

  项目以多学科整合、适应性动态变化的尝试,探索了新技术对建筑边界的拓展,也为未来的多元空间使用场景提供了新的可能。

 

响应场地条件,探索技术边界

空间生产方式的新尝试

  “湘江之眼”位于长沙湘江畔,作为城市会客厅,兼具城市观景和区域地标的双重属性。

 △ 区位图

  由于场地受到沿江岸植被遮挡等限制,需达到足够高度以满足观景和地标两大诉求。

  但若一味抬高,也存在遮挡周围建筑视线,损害江景社区商业价值的问题。另一方面,内部空间需适应业主对不同场合下的场景切换,对私密性与开放性有多变的特定要求。

  一系列看似相互矛盾的限定条件,在梳理之后的破题切口,均指向了动态可变的场景诉求。

△ 视线分析

  随着时代更迭,空间用途的不确定性有增无减,在“环境-需求-空间-技术”的单向路径被不断突破的当下,动态建筑有机会成为某种突破口。

  在本项目中,设计团队试图针对不同的活动或事件所需要的不同的空间状态进行动态回应,从而构成“人-活动/事件-建筑-环境”的交互结构。

  设计在提炼了项目一系列的内外诉求后,以空间的标高动态调整和表皮的透明性/私密性变化为目标,通过主体空间升降、外表皮开合为切入的应对手段,灵活可变地应对周边环境、空间需求,创造建筑结构、景观界面、空间体验的多维度融合。

  近年来,新技术在诸多行业均引发了变革性进展,但在建筑领域仍少有突破,部分已有的尝试仍局限于建筑幕墙外表皮的局部可变或开启,抑或是专注于室内局部空间墙体或设施的延展与变化。

  然而,伴随技术的革新与设计的探索,未来的建筑将不再仅仅是静态的展示,而是能够成为主动响应环境变化、满足人类多样化需求的动态有机空间。

绽放姿态

动态可变的空间形式

△ 此动态效果为加速模式,单次升/降时间约为35秒

摄影:行知影像-李逸

  建筑的整体概念,即通过主体空间的升降分别对应观景/会谈两种活动和展示/隐匿两种建筑形态

  在单体层面,它是集成型的可响应系统,通过工业装置的设计思路,设计团队首先确认了建筑整体将由主体空间和可动机械装置构成,并根据垂直方向上位移来改变主体空间与东侧建筑不同楼层的连接关系,完成两种流线的切换。

△ 从闭合到绽放升起的状态

△ 降落及升起的剖面关系

△ 观江隧道:闭合状态时的出入口

△ 闭合状态时的屋顶连廊

△ 屋顶连廊:绽放升起状态时的出入口

  在“开放展示”与“收拢闭合”两个动态指令下——观光厅从廊道向上抬升至屋面层,可开合表皮向外展开,室内形成直面湘江的通透观景视野;反之,可开合表皮随观光厅的下降而收拢形成私密空间。

  整体形如花朵绽放的动态过程,“湘江之眼”的空间形式也由此初具雏形。

△ 动态展开示意图

△从闭合到绽放升起的室内状态

△ 闭合状态

△ 绽放升起状态

  在形态深化阶段,我们希望在模块化设计与标准化组件的建筑装置化路径中寻求具有普遍辨识度的形态意象,以此加强与城市公众的共鸣与互动。

  可开合外表皮在可操作范围内划分为九块,并根据“花瓣”重合度、开合角度计算优化得出外层四片(7m*5m)+内层五片(6m*6m)的组合方式,并修饰为倒圆角六边形,以低透明度ETFE膜作为主材。

  △结构爆炸图

  中心主体观光厅在倒圆台的基础形上演化而来,回应花蕊簇拥下的生动空间效果,通体环绕双曲面玻璃

技术复合

载荷系统和机械技术

  复杂的载荷系统与可靠的机械技术,确保了建筑的稳定性和动态效果。

  钢结构+玻璃幕墙+MEP一体化的载荷系统,以保证内部空间纯粹性,视觉通透性。

  主体采用刚性(词条“刚性”由行业大百科提供)大底盘,顶部依折面造型布置顶梁,沿四周设置平面桁架。为争取尽可能的纯净空间与通透效果,立柱与玻璃幕墙龙骨一体化处理,共同形成立柱系统,并将消防、排水、空调等设备构件整合进立柱系统,选取应力(词条“应力”由行业大百科提供)较小的位置开孔走管线。

  屋盖系统通过区域划分,为开、排烟消防、通风等提供基础。

  为了满足日常高频使用需求,保障机械系统的可靠性(词条“可靠性”由行业大百科提供),动态升降的机械技术采用“液压剪刀撑+柔性柱”系统,从而全面达到平稳、舒适、安全、可维护等综合因素。

△ 柔性柱工作状态 ©大界智造

  开合表皮系统中的每片花瓣通过双曲造型钢(词条“型钢”由行业大百科提供)架连接底部液压杆,错层穿插的布置形式实现有序开合。

  表皮的动态效果由智能联动的“电机+减速器+大回转盘”系统实现,在不同的使用场景下,通过角度和速度的程序设定,可实现花瓣不同层次的开放状态,从而切换建筑的使用场景,并动态回应周边在建的办公和居住单元的观景价值需求,避免长时间遮挡其视觉通廊。

△ 连接节点

交互智造

交互式的数字设计和智能建造

  在“湘江之眼”的实践中,多学科的知识交互,使传统建造“需求-设计-图纸-施工”的单向路径转化为一种螺旋前进的交互式工作方式。

  在设计深化与生产建造阶段,line+与大界智造通力合作,实现全流程数字化设计优化、智能工厂构件生产、装配式建造安装,使项目从设计到落地的全生命周期均高效精准可控。

△ line+与大界的工作框架关系

  数字技术与优化算法:从Rhino到Revit,结合大界自研发工业软件RoBIM深度介入,结合预装配工艺对所有的钢结构进行模型安装仿真。

  同时,对钢材(词条“钢材”由行业大百科提供)进行空间切割、开孔、标定装配对接定位,把施工环节的细节纳入整体设计及加工的数据中,减少误差,提高效率。

△ 数字技术与优化算法©大界智造

  建筑部品生产信息模型:对设计端BIM模型进行精度深化,细致到每个系统的每个构件,达到LOD400的精度标准。

  这一模型成果可直接对接构件生产工厂,支持构件的运输、装卸、堆场、吊装、安装等全过程的模拟,提高工程项目管理的精细度达到工业化建造的层面。

△ 建筑生产信息模型©大界智造

  智能柔性化生产:在建造生产阶段,通过RoBIM平台整合所有模型信息,实现不同智能加工设备之间的数据交互,自动化数控生产流程。

  包括使用7 轴机械臂,在工厂进行构件焊接,并同步完成预装配搭建。

△ 智能柔性化生产©大界智造

  虚拟施工仿真:预组装过后,结合运输条件,分拆成若干大型构件装车,抵达现场快速吊装作业,实现定制化建筑的工业化制造。

  并利用机械装置与钢结构同步施工的虚拟仿真计划,优化施工顺序,保证工期

△ 虚拟施工仿真©大界智造

△ 施工模拟©大界智造

结语

  “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建筑传统的建造方式和支撑结构决定了其静态属性。

  “湘江之眼”以工业装置的设计与建造路径打造全新的体验型城市公共空间,在数字化模型、仿真技术、智能建造等新技术支撑下,尝试突破传统建筑的维度限制,为整体性的动态建筑创造了可行性样本——空间不再是凝固的,它也可以是流动而变化的。

  而另一方面,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流行与新型建筑工业化的发展趋势,正在逐渐改变建筑师和建造者之间的传统生态链条关系。

  设计团队希望借由这一都市小品的建筑技术探索,以全新的建筑生产力赋能城市环境和快速演化中的不确定性,并以此来回应正在悄然变革的时代。

技术图纸

△ “花蕊”观光厅平面

△ “花蕊”观光厅立面

△ “花蕊”观光厅剖面

  项目名称:长沙“湘江之眼”

  设计单位:line+建筑事务所

  主持建筑师/项目主创:朱培栋

  设计团队:李彬淼、卞千、段夏婧、徐子峰、张道正

  业主:绿城中国

  智能化建造:上海大界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

  项目位置:湖南,长沙

  建筑面积:78m²

  设计周期:2021年7月-2022年1月

  建设周期:2022年2月-2022年7月

  结构:钢结构

  材料:EFFE膜、曲面玻璃

  摄影:行知影像-李逸

门窗幕墙第一手资讯! 上中国幕墙网 news.alwindoor.com 手机访问地址 3g.alwindoor.com

原文地址:http://www.52mqw.com/info/2024-6-3/50747-1.htm
转载时需注明出处:中国幕墙网 点击查看 www.alwindoor.com
我要评论 (已有*人参与评论)
上一篇:比玻璃更轻盈——ETFE变身“气枕”雨棚……
    
【回到顶部】
为了帮助门窗幕墙行业产业链企业,特别是广大的会员单位,更好的认清行业地位和市场现状,从而提升自身产品品质及服务能力,中国建筑...
[正文]  [评论]

中国幕墙网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文章版权,归中国幕墙网和作者所共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转载要求: 转载的图片或者文件,链接请不要盗链到本站,且不准打上各自站点的水印,亦不能抹去本站水印。

隐私条款: 除非特别声明,否则文章所体现的任何观点并不代表中国幕墙网。
本站转载或引用文章若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将其删除!

月精彩评论集锦
知识百科
月热点新闻推荐[TOP10]
月企业关注度排名[幕墙]
月产品人气值排名[幕墙]
客服电话:400-60-54100  传真:0832-2201098 值班电话:0832-22032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