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中国幕墙网 > 节能专区 > 新闻正文
 

中国节能事业稳步推进成绩显著

来源:中国幕墙网收集整理  作者:*  日期:2009-9-22
页面功能 [字体: ] [ 打印 ] [ 投稿 ] [ 评论 ] [ 转发 ] [ 啄木鸟 ]
 
 
    对中国节能来说,1978年到2008年是不平凡的30年,是勇于探索的30年,是取得重大成就的30年,也是呈上启下的30年。
    1978年以来,我国以较低的能源增长速度支持了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宏观经济效益大幅增长。1978~2007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平均每年增长9.78%,而一次能源消费平均每年仅增长5.44%,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平均为0.55。按环比累积节能量计算,1978~2007年全国累计节约和少用能源12.78亿tce,每吨标准煤创造的国内生产总值,由1978年的2680元提高到2007年的8620元(按2005年价计算),经济效益提高了2倍多。全国单位GDP能耗由1978年的3.73tce/万元,降低到2007年的1.16tce/万元(按2005年价计算),实现了30年平均节能率3.95%的骄人成绩。全社会能源利用效率也由20世纪80年代初的28.7%,提高到目前的33.4%。主要工业产品单位能耗也实现了持续下降。例如:吨钢综合能耗由1980年的2039kgce/t下降到2007年的668tce/t(大中型企业吨钢可比能耗);吨水泥综合能耗由206.54kgce/t下降到158kgce/t;供电煤耗由448gce/kwh下降到356gee/kWh;电解铝综合电耗由20342kwh/t下降到14488kWh/t。
    1 节能事业稳步推进
    1980年以来,我国将节能工作纳入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中,包括编制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规划、制定节能政策和法规、建立节能管理体系、筹集节能资金、推广节能新技术和节能新产品、开展节能计量和宣传工作、开展节能科研项目、运用行政和经济手段加强了宏观调控和节能管理,促进了节能工作的顺利开展。实践证明,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起至今建立的节能机制和节能管理系统,对推动节能、促进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缓解了相当长一段时期国内能源需求和供应的压力。
    1.1 实现了节约与开发并举的能源发展方针到节约能源资源基本国策的飞跃
    1980年,在深入研究当时的能源供需现状的基础上,党中央和国务院确定了“开发与节约并重,近期把节约放在优先地位”的能源方针,把节约能源摆在重要地位。80年代主要采取的节能措施是:政府必要的行政干预;合理调整经济结构,即调整产业结构、行业结构、企业结构、产品结构;节能纳入计划,开展计划指导;加强能源管理。各地区、各部门围绕贯彻执行能源方针,在节能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1996年3月,八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提出了实行经济体制从传统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实现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方针,以及“坚持资源开发与节约并举,把节约放在首要位置”的发展战略。
    2005年十六届五中全会《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明确要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中强调,“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要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2007年十七大报告进一步提出,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是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大问题,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落实到每个单位、每个家庭。在2008年4月1日正式实施的《节约能源法》的第四条明确规定:“节约资源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国家实施节约与开发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的能源发展战略”。意味着伴随科学发展观的深入贯彻,节能的战略地位一次又一次地得到强化。节能已成为贯彻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具体体现。
    1.2 节能规划成为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节能目标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约束性目标之一
    从1981年起,我国第一次将节能计划纳入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计划和年度计划中,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了节能工作。在制定“六五”节能计划中,开始摸索建立工业产值能耗、主要产品单耗、措施节能能力3个方面多层次的节能计划指标,逐步形成了我国节能计划体系的雏形。在五年和年度节能计划中,大部分是指导性指标,还有一部分是指令性指标。在顺利执行“六五”节能规划的基础上,先后完成了“七五”、“八五”、“九五”、“十五”、“十一五”节能规划的编制工作,超额完成了每个规划期的节能任务。
    2006年颁布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了“十一五”期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20%左右的目标,节能目标第一次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约束性指标,并要求将节能指标完成情况纳入了领导干部政绩考核中。
    1.3 形成了“三位一体”的节能管理和技术服务体系,节能服务产业发展日新月异
    20世纪80年代初,为了加强节能工作建立了国务院节能工作办公会议制度,研究和审查有关节能的方针、政策、法规、计划和改革措施,部署和协调节能工作;各省、市、自治区和国务院有关部门,也建立了相应的节能工作会议制度和节能管理机构,负责节能工作的组织实施;重点耗能企业(年耗能1万tce以上的企业),也成立了相应的机构,负责贯彻执行国家有关节能的方针、政策、法规、标准,以及地方、部门发布的有关节能的规定,制定并组织实施本企业的节能技改措施,完善节能科学管理。据20世纪90年代末统计,各省、市、各部门建立了200多个节能技术服务中心和节能监测中心,拥有一支5000多人的专业节能技术服务队伍,为企业提供信息、咨询和技术服务。到目前为止,各省、市专业节能技术服务队伍继续得到巩固和加强,同时企业节能管理机构也开始进一步加强,部分重点用能企业已建立能源管理师体系,形成了国家、地方、企业“三位一体”的节能管理和节能服务体系。
    政府的高度重视,巨大的节能市场需求,越来越好的政策环境,以及有力的国际援助,为我国节能服务产业的发展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条件。在世行/GEF中国节能促进项目支持下,项目一期对“合同能源管理”机制进行了成功示范,项目二期支持成立了节能服务产业委员会(简称EMCA)。2007年,EMCA会员单位超过300家,其中91家公司为客户实施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其投资总额为67亿元人民币。至2007年底,累计有108个节能子项目获得了担保支持,累计担保额达到3.6亿元人民币,促进了总投资5.8亿元人民币的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在节能服务产业发展壮大的同时,“合同能源管理”机制的商务模式也在实践中得到了发展和创新。除了早期示范(三家示范EMC公司)的“节能效益分享型”商务模式以外,目前的许多新兴的节能服务公司开始采用“节能量保证型”、“能源费用托管型”等商务模式,并在此基础上逐渐发展成为多种复合模式。节能服务产业已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
    1.4 能源管理基础工作持续加强
    20世纪80~90年代,国家组织力量制定能源管理、技术和产品标准以及主要耗能行业的节能设计规范。建立了重点企业能源消费报表、地区能源平衡表制度,为落实主要产品的综合能耗考核创造了条件。冶金、轻工等部门还进一步制定了工序定额、工业窑炉分等分级标准,加强了对企业和用能单位的能耗控制。到1998年底,国家已颁布了25项节能法规和条例,制定了14个行业的27项节能设计规范、近100项有关节能的国家标准,已公布了18批1068项节能机电产品目录和17批610项淘汰机电产品目录。另一方面,在企业特别是在近千个重点耗能企业中,普遍开展了能源计量、能量平衡测试、定额管理等基础工作,逐步加强了企业的能源管理。进入90年代中后期,节能标准工作得到不断加强,同时开展了节能标识和产品认证等工作。节能标准体系由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构成,主要包括各类用能产品和设备的能效标准、高耗能产品单位能耗限额标准、建筑节能标准、交通运输营运车船的燃料消耗限量标准以及公共建筑空调温度控制标准、公共机构能源消耗定额标准等。2008年4月配套《节约能源法》又制定了46项新标准,其中包括22项高耗能产品单位能耗限额标准,11项终端用能产品能效标准,5项交通工具燃料经济性指标,8项能源计量、能源计算等节能基础标准,至今我国已制定了节能标准近200项。对遏制高耗能行业过快增长、引导节约型生活方式、消费模式发挥了作用。在节能标识方面,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先后于2008年1月18日和2008年10月17日公布了《实行能源效率标识的产品目录(第三批)及实施规则》、《实行能源效率标识的产品目录(第四批)》公告(2008年第8号公告、2008年第64号公告)。
    目前国家统计局已建立了GDP能耗指标公报制度,已向社会公布了2007年全国和各地的万元GDP能耗等指标。同时,国家统计局还建立了千家企业能源统计直报系统,以及全国年耗能1万tce以上的重点耗能企业的能源统计报表制度和能源消费数据收集渠道。绝大部分地市级统计局已制定了本地区的能源平衡表,为建立地市级GDP能耗指标公报制度奠定了基础。大多数千家企业加强了节能能力建设和基础工作,设立能源管理岗位,建立能源统计台帐制度。
    2 节能法制建设日臻完善
    2.1 节能立法逐步完善
    1997年11月,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以下简称((节约能源法》),并于1998年1月1日施行。在此基础上,我国政府又制定了一系列配套法规和规章,各地方政府、部门也先后制定了有关的配套法规和制度。
    随着节能的深入发展,节能法规需要赋予新的内涵,因此政府决定修订原《节约能源法》。2007年10月,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30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修订后的《节约能源法》,2008年4月1日起正式施行。修订后的《节约能源法》与原《节约能源法》相比,一是扩大了法律调整的范围,增加了建筑节能、交通运输节能、公共机构节能等内容;二是健全了节能管理制度和标准体系,设立了一系列节能管理制度;三是完善了促进节能的经济政策,规定中央财政和省级地方财政要安排节能专项资金支持节能工作;四是明确了节能管理和监督主体,规定了统一管理、分工协作、相互协调的节能管理体制,理顺了节能主管部门与各相关部门在节能监督管理中的职责;五是强化了法律责任,规定了19项法律责任。通过立法、行政、技术、经济等手段,加强了节能宏观调控和节能管理的力度。

上一页12下一页

门窗幕墙第一手资讯! 上中国幕墙网 news.alwindoor.com 手机访问地址 3g.alwindoor.com
上一篇:华中地区节能生态建筑将建成
下一篇:节能灯点亮藏区农牧家庭    
【回到顶部】
 
 
  为了广泛征集行业新的研究成果,活跃学术气氛,充分发挥专家学者和广大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铝门窗幕墙委员会每年年会期间,都会...
[正文][评论]
 
 
 
 

中国幕墙网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文章版权,归中国幕墙网和作者所共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转载要求: 转载的图片或者文件,链接请不要盗链到本站,且不准打上各自站点的水印,亦不能抹去本站水印。

隐私条款: 除非特别声明,否则文章所体现的任何观点并不代表中国幕墙网。
本站转载或引用文章若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将其删除!

月精彩评论集锦
  • 都做过!都套过!都搬过!都虚过!都假过!除非没做过设计的设计师(huAfeng就有没设计过一个工程,这回有几个弄个幕墙设计师,真正设计的没几个评上设计师的)!心里知道这样做不对,反正也是投标!听老板的!---施工我没做过。--也许专家从来都不做过!
    来自 222.62.111.34 的读者对警惕!幕墙工程套搬虚假计算书行为的评论
  • 楼上的,你是不是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啊,自己怎么不去反省自己,有本事明年也拿个第一,不要学阿扁在这打口水战,没用的。
    来自 125.92.32.16 的中国幕墙网读者对“晶艺”杯07—08年中国幕墙网大型读者调查活动的评论
  • 门窗五金配件首选合和,永不后悔。
    来自 114.228.124.226 的合作后看性价质对2010门窗配套材料行业产品选用指南的评论
  • 经济这么不紧气的情况下,招揽到这么多参展商,这个展会太牛了吧!
    来自 125.65.236.212 的读者对2012第十八届全国铝门窗幕墙行业年会专题报道的评论
  • 质量差的爪件来源于广东。 原因有两点:第一、市场的恶性竞争; 第二、多重的采购; 其实真正的工程造价的爪件(260元/套)的价格摊开到每平方也就100多块,但很多施工单位为了省钱还是选用细小的爪件,他们总以为不会有质量问题。果真出了问题是没有人能够承担这个责任的。
    来自 113.96.60.13 的读者对玻璃幕墙爪件鱼目混珠应严加管理的评论
  • 我也是刚加入这个行业,我觉得比我想象中的非常的难,我想像 王总学习 , 不知王总是否 能指点我们。
    来自 119.178.155.126 的小文对保守固执——中国塑钢门窗业的昊星模式的评论
  • 哎!这东西我们早想到,就是由于实际成本和一些其它方面的问题而没把它变为现实而已.
    来自 218.85.115.245 的读者对兴发挂钩式幕墙获得门窗幕墙业专家认可的评论
  • 总的来看,施工材料成本高啦!安装工费老板不去考虑,反正是一样包给工人!--我们搞了新东西也有,老板不用,我们就没办法了!
    来自 222.62.111.34 的读者对兴发挂钩式幕墙获得门窗幕墙业专家认可的评论
知识百科
月热点新闻推荐
月企业关注度排名
月产品人气值排名
客服电话:400-60-54100  传真:0832-2201099 销售值班电话:15023154960